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末日传言”已破,预言大地震作者改口,谣言如何被疯传?

  • 来源:亚太快讯

7月5日已过,还好无事发生~日前,日本5分钟内连发两次地震,但恐惧氛围已经荡然无存。就连预言日本7月大地震作者也改口了,说不一定发生大地震。那么,漫画书中的一个梦,是如何发酵成日本“末日预言”的?


日本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梦境:“2025年7月5日凌晨4时18分,菲律宾海域海底爆炸引发百米海啸,吞噬日本三分之一国土。”(图/中国央视新闻)

日本5分钟内连发两次地震

7月7日凌晨,日本又又又发生地震了,但萦绕在日本上空的恐怖氛围,已经缓解了,毕竟7月5日之后,日本还很安全。

上海界面新闻报道,7日0时12分左右,鹿儿岛县观测一起地震。震中位于吐噶喇列岛近海,推测地震规模为里氏4.9级,震源深度约20公里。此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的风险。

7日0时17分左右,神津岛近海发生里氏3.3级地震,最大震度1级,震源深度约10公里,同样无海啸风险。

预言7月大地震作者改口了

当然,就连大地震语言者也改口了……

广州金羊网报道,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在出版新作《天使的遗言》中调整说法,强调“7月5日不一定会发生大事”。

龙树谅曾因1999年出版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预言“2011年3月将有大灾难”,与东日本大地震吻合而声名大噪。2021年,其作品复刻版《完全版》新增灾难内容,书腰标注2025年7月将有大灾难,书中“7月5日”备受关注,今年日本7月5日大地震预言传闻在网络发酵,即便官方辟谣,仍导致赴日旅游的游客大幅减少。

本月,龙树谅出版新作《天使的遗言》。她在书中调整说法,强调“7月5日不一定会发生大事”,还称《我所看见的未来完全版》部分内容在出版社主导下出版,非其本意。她否认该具体日期有意义,表示“做梦的日期”不等于“发生事情的日期”,暗示是出版社编辑整理访谈内容所致。

龙树谅还通过出版社声明,虽不否认梦见灾难场景,但认为那只是可能发生的画面。她认为读者关注此事反映社会防灾意识提升,若能借此提醒大家做好准备,也是好事。

“末日预言”如何被疯传?

那么围绕地震展开的“末日预言”是如何被疯传的呢?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这是因为,漫画预言与现实地震情况的叠加效应,引发连锁反应。恐慌情绪在日本及全球蔓延。

今年1月,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预测,30年内潜在的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沟大地震”发生几率约为80%。3月,日本政府专家组发布报告说,“南海海沟大地震”可能直接导致29.8万人死亡,比2012年的预计减少2.5万人。

官方信息叠加漫画预言,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不断发酵,进而演变成一场席卷日本的“预言恐慌”。

随着7月5日临近,日本气象厅、国土地理院等多次重申,当前全球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无迹象表明近期将发生特大地震。

地质数据显示,鹿儿岛近期的上千次有感地震均属正常板块活动,与大地震前兆无关。

日本专家建议,公众应关注的是防灾准备,而非相信具体日期的预测。

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指出,当前科学技术仅能预警地震(提前数十秒),或评估长期概率(如南海海槽未来30年强震概率80%)。而精准预测地震的具体日期和地点,仍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防灾协会倡导的“3·7·30原则”(储备3天饮用水、7天食物、30天生活必需品)在预言传播期间获得广泛关注。东京都政府数据显示,家庭应急包销量增长45%,其中60%为首次购买,凸显常态化防灾意识仍需提升。

这场源于漫画书的“大地震”预言,虽未应验,却警醒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科学理性的认知与日常防灾准备,远比轻信谣言更具价值。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