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138亿年前的第一束光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开展
- 1751530716809
- 来源:亚太快讯
7月2日,“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7月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天文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办的“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开幕式。该展7月3日起对公众展出。图为7月2日,参观者观看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实验装置《澡AQUA》,该实验探讨了在太空如何实现自我清洁沐浴体验。(中新社)

展览把科学探索和艺术诠释融为一体,由科学家与艺术家联合,通过古代文物、现代动态雕塑、3D影像、交互装置、沉浸式体验、概念设计等多元作品形态,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从宇宙中采集的抽象数据,构建一次“科学+艺术+历史”的跨界对话。图为7月2日,参观者观看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模型《汇入银河的水滴:太空游艇前瞻设计》。(中新社)

图为7月2日,参观者在拍摄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模型《玉弓:月面多功能平台概念设计》。(中新社)

图为7月2日,参观者在拍摄三屏幕3D数字渲染影像《寒武纪》。(中新社)

图为7月2日,展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明抄本《宋天文书》。《宋天文书》为北宋官修的天文星占著作。《宋天文书》分为十五卷,共六册,内容记载了北宋有关天体认知、天文仪器制作、天体测量、历法改革等内容,为北宋天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北京《新京报》)

图为7月2日,艺术家使用SDSS项目的退役铝板创作的动态艺术装置。(北京《新京报》)

图为7月2日,观众参观平行时空舱系列装置作品。(新华社)

图为7月2日,观众参观陨石风暴。(新华社)

图为7月2日,观众参观宇宙碰撞交互装置作品。(中国日报网)

图为7月2日,观众参观展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南宋天文图碑拓片》。(中国日报网)

图为7月2日,观众参观交互装置作品《时空弹性》。(中国日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