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本奈良正仓院内发现“不该存在的昆虫”,封闭环境意外成为微小昆虫的安乐窝

  • 来源:网络编辑

(亚太快讯消息)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曾收藏圣武天皇珍贵宝物的奈良市正仓院,其主建筑“正仓”是一座高床式结构、距离地面约2.7米高的建筑,必须经由天皇的敕许才能开启,开放机会极少。这种高度封闭的环境本被认为是防虫良策,却意外成为微小弱小昆虫的“避风港”。

这一现象由正仓院事务所的专家高畑诚先生在其长期研究中揭示。高畑先生自大学院时代起便研究文物与昆虫,发现正仓院从未对昆虫进行过系统调查,于是在2018年至2021年间,于院内55处设置粘虫板陷阱,每年更换4次,展开详细调查。除了昆虫外,也一并记录了蜘蛛、螨虫等广义的“虫”类。

院内最多的昆虫是“书虱”和蜘蛛

调查显示,院内捕获的虫类中书虱和蜘蛛类占了约79%。书虱体长约1毫米,通常以霉菌为食,虽然有羽化与否之分,但正仓院内的书虱都无翅,显示它们已在密闭环境中长期定居。捕获高峰出现在每年4月到9月之间的高温时期。

此外,还捕捉到了数量不多的蠹虫类和衣鱼类,也显示已在院内扎根。

空中跳跃的“跳虫”也在院内繁衍

2023年1月至2024年1年的进一步调查中,研究团队将焦点转向一种名为“跳虫”的微型昆虫。这种虫体长2~3毫米,无翅,但腹部带有弹跳器官,可从地面跃起。通常在土壤或湿润环境中活动,以真菌为食。

在正仓院内,跳虫于7月大量出现,到9月后几乎完全消失。高畑先生指出,由于建筑出入极为困难,因此推测这些跳虫早已在院内定居,并随季节活动频率变化。

他进一步表示:“跳虫本应不可能出现在正仓院这样密闭无翅可入的环境中,说明它们可能是在某个时间点进入后定居。正是这种外界难以进入的封闭空间,反而为微小、弱小的虫类提供了生存上的避风港。”

宝物已移出,正仓结构仍保传统风貌

如今正仓已不再存放国宝级文物(自1968年宝物被转移至铁筋混凝土结构的西宝库),但其本身作为传统建筑结构的代表性遗产依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建筑采用桧木建造,屋顶为寄栋构造,内部划分为南仓、中仓、北仓三部分,整体保存状态良好。

高畑先生的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6月14至15日在富山市召开的“文物保存修复学会”中发表,引起文物保存界的广泛关注。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