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17年,杭州大创赛引爆全球青年“双创”新浪潮
- 1751012270686
- 来源:杭州《浙江日报》
6月26日,第九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演最终对决。北京大学的博雅工道高端海工装备,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加速器驱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项目斩获特等奖,若一年内在杭落地转化,就能拿到百万元(人民币,下同)资助。
自2008年起,这个由杭州市政府主办的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为中国国内最具知名度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之一。仅今年的总决赛活动,就吸引了海内外两千多名青年创业者和创新创业生态共建者参与。
面向内地、辐射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高校,这场持续了17年的青年创业“武林大会”,又为这座城和奔赴杭州的青年们带来了什么?
第九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以“集聚青年大创英才,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为主题。去年11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球5180个项目、1.6万余名选手报名参赛,参赛规模再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赛首次打破省域界限,将赛区延伸至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旨在从更广范围吸引全中国的优秀大学生创业人才和项目,实现跨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
2025杭州全球青年创业者武林大会现场。(图/杭州《浙江日报》)
不仅是地域,本届参赛项目也紧跟产业前沿。入围总决赛的八强项目包括:能给工厂装上“智慧大脑”的智能网关、精度高达0.1纳米级的离子注入技术、生命分子自由氢的精准插入技术……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前沿。
“大赛提供了创业分享的平台,让更多的年轻创新创业者思维碰撞、找到机会。”今年,西安交通大学的杨尚晖带着加速器驱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项目参赛。
该项目成功攻破癌症治疗的关键技术难题,不仅在大赛上斩获特等奖,而且已在浙江实现大型医疗器械“零”的突破,团队与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临床研究,推动项目成果落地。大创赛窗口已吸引大数据、新材料、智能制造、文旅休闲等各领域的一批又一批优秀项目在杭州落地、应用。该赛事已成为当地招引人才、发展产业的平台载体,也驱动着更多创业创新活动火热开展。
这个大赛为什么持续举办,且热度不减?
“从以创业带动就业,到为更多青年创业者创造更完善的孵化环境,大赛始终奔着青年的问题与需求而去。”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大赛创办的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在杭高校毕业生近30万人,杭州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当全中国还在探索创业孵化之路时,杭州率先举旗,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应运而生。
从十几年前,组委会踏遍全中国,叩开中国157所高校的大门;到一封封发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海外知名高校项目邀请函;再到拥抱乡村,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赛,不断提升奖金额度……大赛的舞台和影响力不断延伸。
早在筹备首届大赛时,杭州的目光就越过传统竞赛,直指更高处——引进、培养有市场前景的优秀创业项目和团队,让大赛成为孵化大学生企业的一环。为此,杭州对大赛提出了两个要求:让资本和优秀项目对接;做好赛后跟踪服务。
比如,制定“四百强参赛团队定期回访跟踪计划”,及时掌握项目的运行及与创投机构的对接情况;遴选一批社会知名创业基金,对获奖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及投资尽调服务,为优秀项目开辟投融资专向通道。大赛400强以上项目在杭注册成立企业的,可免于评审享受5元至100万元项目落地资助。
每年的大赛,都在因为青年需求“自我更新”。今年也不例外。
作为本届创业大赛的重要一环——“2025杭州全球青年创业者武林大会”25日在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举行。
“走访往届参赛团队时,我们了解到部分青年人才希望带着成熟项目来杭州发展。”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此为契机,今年首次开启针对意向来杭落地的创业者武林大会,只要想到杭州发展,可以通过武林大会的平台对接到杭州的创新创业生态要素。
现场,市级大创园、孵化器、银行等六类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包括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在内的科技企业在现场“排兵布阵”,为1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青创客们答疑解惑。
杭州以“大赛+大会”新模式,促进了有意向赴杭的青年创业者与创业生态各环节全方位合作交流。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孟轲,2023年从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同年10月,孟轲在杭州创立了EGTP“一带一路”B2B跨境贸易平台,入驻商家超过600家,为海内外的贸易往来搭建了信息化桥梁。
“虽然大赛已举办多年,但依然很懂我们青年创业的需求,有我们想见的‘大咖’,也有我们想要的信息。”今年特意来参加大创赛活动的孟轲说,希望遇见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投资机构,在创业初期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近年来,杭州平均每年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9000家以上。列入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的240家企业中,已有16家企业上市或被上市公司收购。胡润研究院日前发布的“U30中国创业先锋”榜单,杭州以20位青年创业者登榜的亮眼成绩,首次超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跃居榜首。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