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华人:希望部分韩国极端势力停止政治炒作
- 1748396137794
- 来源:环球时报
“随着韩国大选临近,首尔的华人在日益增长的敌意中‘保持沉默’。”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韩国部分极右翼团体和媒体近期大肆炒作反华议题,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让在韩华人非常担忧。报道称,从有关“选举干预”的不实指控到对所谓“欺凌外交”的抱怨,“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出气筒”。很多华人为了正常工作生活以及保护自身安全,选择了低调应对和保持沉默,但沉默似乎不是长远之计。
今年4月,数百名韩国年轻人在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进行示威游行,他们手举韩国国旗和反华标语,对中国餐馆的店主和职员高喊“滚出韩国”等侮辱性口号,并与部分中国人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一名中国人被送进医院。一名中餐馆职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她在韩国生活十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下,她即使是和中国顾客交流,也尽量使用韩语,避免让周围的韩国顾客知道她是中国人。
《南华早报》报道称,有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在韩居民只因在地铁上用普通话和家人通话,就被韩国人恶意推搡。一位居住在仁川的中国籍居民李某表示,她的孙女今年刚入读韩国的一所小学。她听说,如果孩子在花名册中使用中文拼音的名字,那么孩子被点名时很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这让他们全家人在孩子入学前就感到焦虑。
除了现实中的压力,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也令华人感到受伤。据《亚洲日报》报道,今年3月,在韩国延世大学的论坛上,12名韩国学生发布题为“请加入反弹劾签名运动”的帖子,其中包含所谓的“中国人操控选举”“中国间谍渗透”等内容。韩国部分社交平台还流传着“中国留学生在韩国大学入学时享有特殊优待”的谣言。上述情况都导致中国留学生在韩学习生活的压力上升。
《环球时报》记者还注意到,4月下旬,首尔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之一景福宫站出现了一条写有“中国留学生是潜在间谍”字样的横幅,虽然后来被韩国警方撤下,但还是在网上被广泛传播。一名在韩中国留学生对记者表示,现在韩国最反华的人群就是与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所以她和朋友们在学校和韩国学生接触时都比较小心。
韩国国内反华情绪从何而来呢?《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观察到的现象是,即使是语言能力过关、学历背景光鲜的外国人,只要来自发达国家以外,在韩国就会成为受歧视的“二等居民”。此外,在韩国社会少子老龄化加剧、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吸引劳动者的背景下,一些韩国人认为是外国人“抢走了工作”。小林是中国名校毕业的韩语系学生,在首尔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上班。前不久,他借公司的商务车接送客户,并把车停进公司大楼地下停车场,结果被值班的韩国大爷以占用太多位置为由轰了出来。可小林之前看到过韩国同事把这辆车停在地库,并没有被找麻烦。
《韩民族日报》认为,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和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部分极端支持者蓄意扩散反华情绪并炮制假新闻是近期韩国社会上反华情绪有所上升的重要原因。尹锡悦去年12月发表对国民谈话时故意散布“厌中阴谋论”,宣称“中国人用无人机拍摄美国航母和韩国国情院,中国太阳能设备破坏韩国森林”,并以此作为戒严的正当化依据。部分极端人士还以保守阵营的YouTube频道为平台,“成体系”、“有效率”地炮制和传播反华言论。延世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赵文英(音)表示,韩国这种极端思想在就业不稳定时期与数字技术相遇,使生产反华内容成为一种产业,与利用反华情绪的政治势力相结合,从而出现“失控性爆发”。
对于上述问题,韩国国内也出现了反思声音。《韩民族日报》近日刊文称,在世界局势愈发混乱的背景下,韩国更应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排斥对象。包括已成为韩国社会不可或缺成员的中国朝鲜族在内的中国公民,理应成为团结的对象。韩国《每日经济》3月发表评论文章称,对中国进行指控是危险和愚蠢的行为,总有一天韩国会因为对中国的不当怀疑和厌恶付出代价。
有在韩华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希望韩国部分极端势力能够停止此类政治炒作。一位韩国学者告诉记者,韩国国内反华情绪上升令人痛心,不过目前出现的过激行为仍集中于少数极端人群中。韩中两国是重要的邻国和伙伴,理应发展好两国关系,不应让这些杂音损害中韩友好民意基础,甚至影响到两国互利合作大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