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环时深度】征不征“机器人税”,在多国成了难题

  •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法国零售业巨头勒克莱尔超市集团总裁日前建议政府征收“机器人税”,以补充社保。这一呼吁让“机器人税”再次出现在大众眼前。近年来,机器人及其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迅速发展,很多人担心这将在未来导致大量民众失业,因此建议向机器人以及AI系统“征税”,以保证失业人群的生活。不过,这一提法也引发问题和争议,包括哪些设备可以被归类为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税”应该如何征收?还有观点认为,向机器人征税可能影响企业营利,阻碍其发展和创新,进而减少就业,甚至让一国在科技竞赛中处于不利位置。在各类有关“机器人税”的讨论中,社会公平和创新发展成为天平的两端,如何平衡成为一道难题。

4月3日,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一些企业的机器人吸引参展者目光。(视觉中国)

从“机器税”到“机器人税”

“这(向机器人征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父亲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时,很多学生就讨论过‘机器税’。”家住柏林的德国信息技术专家罗兰德日前对《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表示,从之前的“机器税”,到现在的“机器人税”和“人工智能(AI)税”,几十年来,德国及欧洲的政治人士和学者对此进行过多次大讨论,但一直没有结果。

2017年,欧盟就曾否决过“机器人税”。据路透社报道,这一年,欧洲议会议员呼吁在欧盟范围内立法,为机器人的开发和部署制定道德框架,但他们否决了一项提议,即对机器人所有者征税。这一决定受到了机器人行业的欢迎,他们认为征收“机器人税”会阻碍创新并影响企业收入,进而减少就业。

雅虎新闻网今年1月称,批评人士还认为,征收“机器人税”将使一国在全球科技竞赛中处于劣势。据彭博社去年8月报道,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敦促美国议员不要对企业实施严厉监管,以免影响创新。纽约州一些议员2023年曾提出对机器人征税,但相关立法并未得到有效推进。美国重量级工会“货车司机国际兄弟会”呼吁全美各州议员制定措施,要求企业部署的自动驾驶商用卡车由持证司机驾驶,但没有一个州颁布相关法令。

英国《卫报》此前表示,美国风险投资家赫施伯格认为,征收“机器人税”的难点首先在于定义什么是机器人,什么不是机器人。“现代历史上第一个这样的例子是动力织布机,它是机器人还是只是工具?同样,机械设备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那是否应该对拖拉机征税?”赫施伯格补充说,20年前需要20名工程师才能完成的软件,现在只需要3名工程师就能完成,“这并不是因为机器人,而是因为源代码开放了,那么我们应该对开源代码征税吗?”

赫施伯格的问题不无道理,但随着近几年来AI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就业市场的巨大潜在影响,探讨是否应该向AI和机器人征税的人再次多了起来。一些政界和商界人士认为征收“机器人税”或“AI税”很必要,因为AI以及机器人技术可能造成大规模失业,向使用这些技术企业征的税可以被用来向所有人发放基本收入,进而缓冲AI或机器人对人类就业的冲击。

《印度教徒报》称,去年7月,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下属的一家团体,敦促该国财长引入“机器人税”,以支持因自动化应用而失业的工人。在德国,绿党、左翼党以及一些反对机器人的组织等明确支持征收“机器人税”或“AI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奥布莱恩在网上发文称,应对AI技术和机器人造成失业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政府发放“全民基本收入”(UBI),但其挑战在于钱从哪儿来。美国现行税收体系主要依赖个人所得税,但如果AI和机器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这项税收将萎缩,而社会福利支持需求却会激增。奥布莱恩表示,如果AI系统和机器人要接管人类的工作,那么它们也必须代替人类纳税。

奥布莱恩的观点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早在2017年,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对机器人征税。同样在2017年,东京财团首席研究员森信茂树建议,对由政府支持开发的AI及机器人技术专利征税。“韩国迈出开征‘机器人税’的第一步。”据《韩国时报》报道,2017年,文在寅政府在其发布的《税法修订案》中表示,为提高生产力,企业此前进行自动化设备投资时会获得税收减免优惠,而这一优惠将被减少两个百分点。韩国相关产业界人士表示,虽然不是对机器人直接征税,但考虑到两者都涉及产业自动化问题,可以理解为类似政策。

对于征收“机器人税”将影响企业营利以及创新的观点,奥布莱恩称,一家公司在雇佣人类员工时需要支付工资并为其缴纳税款。如果AI系统或机器人代替人类做同样的工作,那么这家企业就不需要支付其工资,且为AI系统或机器人缴纳税款的额度要比为人类员工缴纳税款低很多。奥布莱恩举例说,一家企业如果现在每年支付一名人类员工5万美元的工资并为其缴纳1万美元的所得税,那么在未来,它就可以部署10个与人类工作能力相当的AI系统,为每个系统支付1万美元的税,这样就能以总成本的1/6完成10倍的工作,而政府仍然可以收取相同数量的税收。

曾担任美联社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负责人的佩里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同一专业的研究生学位。他认为,对AI系统或者机器人征税,与对烟草等行业征税类似。佩里表示,世界各国政府都对烟草产品征收重税,以减少民众对此的消费并抵消与吸烟有关的社会成本,如医疗费用。这些税收旨在阻止有害行为,同时为公共卫生事业创造收入,很少有人关心烟草行业重税对自由市场的干扰。

根据“人类等效努力时间”征税?

如何征收“AI税”或“机器人税”?对此,佩里表示,考虑到现代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对使用AI系统或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企业征收与汉堡连锁店相同的税,似乎是荒谬的,前一类企业应该付出更高成本,例如使用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企业应该缴纳25%的附加费。佩里认为,在向AI系统和机器人征税方面,需要建立全球联盟,联合国可以采取促进对话和建立共识的行动,以建立一个超越地缘政治分歧的全球AI税收框架。

奥布莱恩在其文章中提出了“人类等效努力时间”(HEET)的概念,即一名人类员工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他并未明确企业按照HEET纳税的具体细节,但提出了一个笼统框架,即企业未来不再向税务部门申报员工薪资支出,而是上报其AI系统或机器人完成的HEET总量并据此纳税。

奥布莱恩认为,采用HEET单位对AI劳动征税,将开辟替代传统所得税的新税源。与人力扩张不同,AI系统的复制和维护成本极低,无需面临招聘、培训等传统难题就能实现生产力倍增。随着AI系统和机器人效率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这种征税模式能确保一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奥布莱恩还表示,对于小企业来说,向AI系统和机器人征税,可能影响其业务发展。然而,可以通过制度设计避免这个问题,例如对于年收入少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可免征其因为使用机器人或者AI系统而需要缴纳的税款。

据《卫报》报道,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制造机器人和采用其他替代劳动力技术的公司从各种形式的公共投资中受益。也就是说,它们本质上是在免费使用大学等政府资助机构产生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而“机器人税”是纠正这种搭便车问题的一种方法。

不过,瓦鲁法基斯提出,可以不征收“机器人税”,而要求上市公司向政府交出其部分股份,这些股份收益将由全民持有,并被用于发放“全民基本红利”(UBD)。UBD是UBI的一种变体,但它的资金来源不是税收,而是资本投资。自1976年以来,美国阿拉斯加州就实施了类似计划,该州部分石油收益通过阿拉斯加永久基金被分配给州公民。UBD实际上类似于阿拉斯加州的上述方案,但涉及各行各业的投资。“(这会让)整个社会开始分享收益。没有新的税种,没有复杂的税法,也不会对一国现有资金产生影响。”瓦鲁法基斯说。

“允许员工参与AI算法所有权收益”

对于AI及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否会造成大量失业,学者和商界人士并未达成一致观点。据巴西环球网报道,未来47%的职业将被AI或自动化技术取代。高盛此前估计,AI可能会导致3亿个工作岗位流失,影响全球25%的劳动力市场。

“我们常高估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伦敦商学院客座教授哈默尔对美国“商业内幕”网站表示,过去50年美国仅有一个职业类别消失,那就是电梯操作员。据德国《商报》报道,有研究显示,到2035年,在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工作世界”中,德国可能会失去近150万个工作岗位,但也会创造类似数量的新就业岗位。德国《焦点》周刊称,德国护理行业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护理机器人,但护理人员并不会大面积失业。德国联邦统计局预计,到2049年,德国护士数量将达到149万,比现在多25万人,而需要护理的人数将增加260万。这意味着,机器人增加不会导致护理人员大量失业。

奎因就曾因为AI失去工作。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今年5月报道,奎因此前就职于一家初创公司,负责管理其组建的团队,监督AI输出的答案。据他讲述,随着其所任职公司AI系统性能的提升,他在这家企业已经无用武之地,因此选择辞职。不过,奎因认为他的经历并不意味着AI和机器人将引发大规模失业潮。这位曾在领英、苹果和亚马逊等多家大型科技企业任职的资深人士表示,理解AI如何影响工作的最佳方式并非聚焦哪些岗位或行业最可能被颠覆,而是应该关注将发生改变的具体任务与工作类型。他指出,与其他技术创新一样,AI肯定会带来一定动荡,但人们也能学会与AI协作,重点应放在劳动者如何利用节省出的时间上。曾因AI失业的奎因,现是一家AI搜索平台的高级运营总监。

《福布斯》杂志称,普华永道等机构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50年,AI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据估计,由于AI,高达60%的现有工作将需要进行重大调整。为应对相关挑战,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由政府牵头搭建“AI+人类”平台,开放短时、精细任务,打破岗位制度,增强人类与AI的联动性,“我认为企业应该让员工成为‘人—机协同体’合伙人,即按AI调用+人类贡献边际价值来分红,允许员工参与特定AI算法或模型训练的所有权收益,每人以灵活合约形式参与多个公司项目,时间碎片化、能力聚合化”。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