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广岛大学惊现二战时期炮弹!重达200公斤,自卫队称无法完全排除危险……
- 1747394117006
- 来源:亚太快讯
5月13日上午,位于日本广岛市南区的广岛大学霞校区内,施工人员在工地现场发现了一枚疑似炸弹的物体。随后,当地警方在接到报警后火速赶往了现场。
根据警方的消息,该炮弹是在位于地下约1米处被发现的,是一枚布满红锈、类似炸弹的物体。经过调查确认其为“旧陆军的24厘米”炮弹。该炮弹直径约25厘米,全长约90厘米,重约200公斤,且保留有用于引爆炮弹的信管。
随后不久,警方在事发现场周边设置起了警戒线,对周边的交通进行了相应的管制。广岛大学校方也暂停了学生们当天下午的课程。
广岛大学霞校区内的学生们也对此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表示校内出现这样的情况令人感到恐惧,因为此前这里一直都是学生们经常使用的场地,所以这样的事件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让人感觉都不像是真的。
当天下午,京都陆上自卫队的未爆弹处理小组安全回收了此枚炮弹,截至目前未造成任何重大事故。广岛大学霞校区也针对此次突发事件发布了报告说明,表示这枚二战中残留的“未爆弹”已经成功转移,校内和周边的警戒也已解除。
而关于这枚“未爆弹”今后的处理方式,自卫队表示:“由于无法彻底排除危险性,计划在自卫队的演习场将其进行爆破处理。具体实施时间尚未确定,实施地点也无法公开。”
而据悉,广岛大学霞校区曾是旧日本陆军的军火库所在地。此次发现的“未爆弹”外形与历史记载的航空炸弹相似,专家推测可能是美军空袭或日军自储的未爆弹药。
至此,日本社交媒体上“#广岛大学未爆弹”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而随着炮弹被转移走后,处于恐慌中的日本人也终于松了口气。只因为在广岛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两颗威力更大的炮弹,一度让日本陷入到了死寂中。回望这段历史,日本人尘封的记忆再次被唤醒,许多人仍然记得当时被“小男孩”和“胖子”支配的恐惧。
而在此事件曝光后,日本民众的反应复杂而深刻,让我们看看一些日本人的想法:
我是这个校园的学生,今天下午的解剖实习课取消了。想到自己就在这附近上课,觉得要是当时发生爆炸,也许我就遭殃了,真的很可怕。也让我重新意识到战争曾经的存在。
或许可以说,战争其实还没有真正结束。一旦越过那条界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未来……“未爆弹”就像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警告。
即使战后已经过去了80年,仍然有人发现未爆弹,还有人因原子弹后遗症而受苦。在世界上,也有许多地区因为地雷、橙剂等战争遗留物而持续受到影响。战争和冲突不仅是在当时发生的事情,即使战斗结束了,它们的影响也会持续存在。这让我再次体会到,战争并不是过去的历史小说,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据说在日本战后80年间已经发生了20起未爆弹自然爆炸的事故。幸运的是,至今尚未造成人员死亡,但依然认为日本国内还埋藏着大量的不发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未爆弹自然爆炸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即便战争已经结束了80年,这种负面遗产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存在。所以我认为,我们绝不能让战争再次发生。
2025年刚好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80周年,历史上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向全国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在当时的二战后期,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节节败退。德国已于1945年5月投降,但日本依然顽强抵抗,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当时,美国为了加速战争结束,使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武器——原子弹。这项秘密武器是美国在“曼哈顿计划”中开发的核武器,其破坏力之大、杀伤范围之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1945年8月6日,美军B-29轰炸机“艾诺拉·盖号”飞抵日本广岛市上空,在大约600米高空投下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爆炸瞬间产生相当于约15,000吨TNT的能量,广岛市中心几乎被夷为平地,建筑物被瞬间摧毁。当天约有7万到8万人当场死亡。到1945年底,因辐射和烧伤死亡人数达到约14万人。
而仅仅三天后,1945年8月9日,美军在九州的长崎市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胖子”,这是一枚钚弹。当日死亡人数约4万人,年底总死亡人数上升至约7万人,且同“小男孩”一样爆炸后留下大量辐射病患与“被爆者”家庭。
两枚原子弹的投下,使人类第一次直面核武器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此后全球掀起了反核浪潮。广岛与长崎每年都会举行原爆纪念仪式,提醒世人战争的残酷和核武器的危险,两地也成为反战与和平运动的象征。
广岛未爆弹事件不仅是一次安全隐患的排除,更是一次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放眼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战火依然没有停止,从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到苏丹内战,以及大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我们应当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铭记广岛的蘑菇云与长崎的废墟。
这段历史不仅属于日本,更属于全人类。它警醒我们:和平的价值远比战争的胜利更加珍贵。只有铭记苦难、反思历史,才能共同维护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核灾难的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