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中美互相调整关税 三个月后该如何过招?

  • 来源:亚太快讯

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的经贸会谈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北京时间5月14日12时01分起,中方调整对美加征关税税率,同时,美国也调整了对华关税。虽然,中美关税暂时降低,那么未来中美这场贸易战又该往何方向发展呢?

中国暂停针对美相关非关税反制措施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表示,中国自即日起暂停17家美国实体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

中新社报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及有关规定,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于4月4日和9日,将17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上述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以及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发言人称,为落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共识,自5月14日起,暂停4月4日公告不可靠实体清单相关措施90天,暂停4月9日公告不可靠实体清单相关措施。

根据《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相关规定,中国企业可申请与上述实体进行交易,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将依法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

根据出口管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商务部于4月4日和9日分别发布公告,共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

发言人称,中国决定自5月14日起,在90天内暂停上述相关措施。出口经营者如需向上述28家实体出口两用物项,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相关规定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商务部将依法依规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将准予许可。

美国调整对华加征关税

14日,美国也调整了对华加征关税。

新华社报道,根据美国白宫5月12日发布的《修改对等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谈情况的行政令》,美方已于美东时间5月14日凌晨00:01撤销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同时,美方还下调或撤销对中国小额包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小额包裹)加征的关税,将国际邮件从价税率由120%下调至54%,撤销原定于2025年6月1日起将从量税由每件100美元调增为200美元的措施。

中美接下来如何过招?

虽然,中美按照谈判达成的共识,相继降低关税,但还有另外24%的关税被“暂缓”90天。也就是说,在未来三个月内,中美必须就这部分关税安排进行深入协商。

深圳卫视直新闻报道,对此,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指出,关税层面的博弈短期内难以停息,主要是因为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认知中,关税并非仅是经济工具,更是一种战略施压手段。因此,即使市场、企业、甚至部分政府机构承认高关税的负面效应,特朗普团队仍可能坚持对华关税的高压姿态。

“对于特朗普而言,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是经济账,但对中国,更多是一场战略较量。”李海东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始终坚持将关税问题视作纯粹的经贸议题,主张通过理性、建设性的对话解决分歧。

然而,当前中美在部分关键议题上的分歧,正逐步外溢至全球供应链和第三方市场的竞争上。李海东指出,未来一个重要观察点是:其他经济体将如何在中美之间进行政策取向的选择,是顺应美国在关税和保护主义上的主张,还是继续支持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系?这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税博弈的国际生态。

从美国自身情况来看,持续高企的关税也对其经济形成反噬。李海东分析,通胀压力叠加可能的经济放缓,使美国面临“滞涨”风险,而对外征收高额关税已逐渐侵蚀普通消费者利益并加剧生活负担,在政治层面也引发广泛质疑。

“特朗普曾设想通过关税创造新的财政来源,以减缓高达37万亿美元的国债压力。但就在不久前,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内部减税法案,这导致财政收入缩水,税基在收缩的情况下寄望外部补偿,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李海东说。

此外,关税的不确定性正导致越来越多美国企业推迟决策或被迫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高昂的转移成本,加上对政策连贯性的担忧,使不少跨国企业在投资时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国市场的稳定性。

“美国内部政治的高波动性,也让企业对未来政策走向缺乏信心。现在是关税上调,明天可能是转向,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美国营商环境的最大负担。”李海东认为。

从谈判安排看,中方下一步或将在经贸磋商机制框架下,继续推动对暂停的24%关税和芬太尼问题进行谈判。就对芬太尼问题的解决路径,李海东认为,中方不缺技术手段,也不缺执行能力,缺的是美方的诚意与理性。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