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华人面点师活跃,在日掀起中式点心热潮
- 1747041730754
- 来源:亚太快讯
走在西荻洼的小巷里,可以发现好几家可以吃到中式点心的店,而这些店中,有几家很像地道的中餐馆。“ガチ中華(地道中餐)”指华侨华人开的面向同胞所制作的料理(多指炒菜等料理),这一词在2010年后半左右开始流行。
摆满各类广式点心的丰盛餐桌。(图/觅知网)
cookpad news网站11日刊登了日本作家阿古真理的文章,对越来越受欢迎的中式点心进行了分析。全文摘编如下:
由于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迅速,池袋和西川口等地形成了唐人街,这一点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山手线新大久保站和中央总武线的大久保站区域也可以看到这种景象。相邻的早稻田和高田马场一带,中国餐馆也越来越多。现在,中央线沿线也能看到很多中国餐馆,比较明显的是大久保站西侧的中野站,以及旁边的高圆寺站周边。
但是,中央线周边的这种发展与其说是中华料理的普及,不如说是点心越来越高的人气在西荻洼附近展现了出来。因为在地道中餐流行的同一时期,面点也开始流行。
2018年开业的位于东京日比谷的“添好运”,是香港四季酒店广东料理店的面点师开设的专门店。其开业以来,无论何时路过,都会看到门口排起的长队。在网上搜索一下,仅“等待时间”这个词就在好几个网站上出现了,甚至还有“介绍秘方”的博客。
《urban life东京》2022年9月30日发布的文章《第3次“饮茶”热潮到来?回顾1990年代以来的变迁》中介绍了该店引领了第3次饮茶热潮。饮茶是指将点心与茶一起享用。该报道称,第一次热潮是受1997年香港回归带来的香港热潮的影响,东京都内的正宗饮茶店备受关注,全国饮茶店增加到100家以上。第2次热潮是在2000年代,当时,随吃随到的休闲饮茶餐厅不断增加。
堪称日本大众点评的“食べログマガジン”2018年8月7日发布文章“人气复活!当下饮茶餐厅的情况”也是,2000年代出现了大量餐车式的饮茶餐厅,但蒸制的点心因废弃率高,最终导致闭店。但是随着添好运的出现,饮茶餐厅再次增加。
《Forbes JAPAN》2021年10月30日发布的文章《香港饮茶热潮卷土重来?人气店铺背后的“面点师”争夺战》指出了地道中餐与点心的结合。就像我在西荻洼看到的状况一样,报道称,中国店主开的休闲茶馆这几年有所增加。
东京神田的人气店“味坊”的老板梁宝璋也在东京代代木八幡开设了粤菜和点心的专门店“宝味八万”,开业后很快就大受欢迎。据梁宝璋透露,东京都内的华人店主之间,正在上演一场专业面点师的争夺战。梁宝璋本人出生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齐齐哈尔市,而面点师则以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出身者为主。“宝味八万”也是因为梁宝璋结识了面点师而开业的。“地道中餐”成为热潮的主要原因是近年开始来日的中国东北地区出身的人;而广东出身的人们,则是从幕末开国时作为受雇用者来到日本。当时去海外的中国人主要来自包括广东省在内的沿海地区,他们是建设横滨中华街和神户南京町的华侨的一部分。可以说,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合作,开创了现在的点心热潮。
(中式)面点师是运用中国传统的或现代的成型技术和成熟方法,对面点的主料和辅料进行加工,制成具有中国风味的面食或小吃的人员。要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面点师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且在中国需要国家资格证。2022年5月20日在东京新小岩开业的面点类店铺“刘记中华面食”也是由3位面点师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别制作,受到来自日本各地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喜爱。
在各地独特的面粉文化发达、熟悉面粉的日本人之间,定期掀起点心热潮在某种意义上是必然的。虽然也有像饺子、烧卖、小笼包这样人气已经定型的点心,但作为点心这个整体还不能说是完全定型了,而是形成了“热潮”的形式。
我在1980年代看过一部漫画,叫做《有闲俱乐部》,其中描写了一群名流高中生,心血来潮跑去香港喝茶,吃着美味的点心。从那个时候开始到90年代香港回归,旅游、美食、电影等的香港热潮在日本也很盛行,甚至有人享受周末的香港“特种兵之旅”。
点心可以用各种形状呈现、口感丰富、食材多样。希望今后面点师能的数量能够越来越多,热潮永不消退地站稳脚跟,或许每个热爱美食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吧。
编辑:凉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