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中国女子在日本试图买光“鬼灭之刃”徽章,遭拒后对工作人员施暴……
- 1746697706606
- 来源:旅日侨网
4月30日上午,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举行的人气动画《鬼灭之刃》特别展览中,一名28岁的中国籍女子,因试图抢购会场限定的徽章被拒后情绪激动,涉嫌对一名45岁的女性工作人员施暴,被警方当场逮捕。
据日媒RKB每日放送4月30日的报道,当天上午在福冈市早良区的福冈市博物馆,“动画《鬼灭之刃》柱展——通往无限城”的现场,这位中国籍女子试图买光会场限售的徽章。一名45岁的女性工作人员拒绝了她的请求。中国籍女子不肯罢休,随即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当工作人员要求她离开会场时,该女子情绪失控,疑似用肘部击打工作人员背部,并两次冲撞其身体。
现场另一名工作人员就此报警,警察赶到后以涉嫌施暴罪,将这名中国籍女子逮捕。据悉,该女子居住在福冈市西区,她是由中国人所开设公司的职员。在接受讯问时,她坚称“只是用手摇晃了她一下,不小心撞到了”,矢口否认犯罪嫌疑。
据这篇报道所述,这名中国籍女子试图“买光会场限售的徽章”而引起了摩擦。虽然不太清楚这名女子的真实身份与购买动机,但是她的行为是跨国“黄牛”与职业代购常用的手段和方式。
然而,跨国“黄牛”背后往往还存在一条不易看见的链条。
跨国“黄牛”灰色链条的运作是一个复杂且隐蔽的过程,他们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供需差异以及监管漏洞来牟取暴利。在日本等地,这些“黄牛”团伙通常会在热门商品的原产地或存在价格差的地区,通过网络社群进行动员,利用各种渠道大量收购,甚至雇佣当地或短期赴日人员作为买手。
2025年2月1日,东京秋叶原“电脑工房秋叶原零件馆”的店家限量发售10张RTX5090显卡,遭大批中国“黄牛”抢购场面失控
这些买手或许并不是粉丝,他们甚至对商品毫无兴趣,仅仅是按任务完成采购,按采购的件数计报酬。为了不择手段获得热门、限售以及利润高的产品,“黄牛”头目甚至设有“买不到货不付款”的机制,刺激买手们突破限购或不惜制造冲突。
如新闻中所说的那位中国籍女子,极有可能是跨国“黄牛”雇佣来的买手。买手们买到货后,“黄牛”头目就开始着手跨境运输。由于货品输入地或者目标销售地可能对某些商品有进口限制或征收高额关税,这些“黄牛”会采用各种手段譬如:伪报商品信息、拆分包装、利用非正规物流渠道等方式规避监管。
跨国“黄牛”们费尽千辛万苦购买的货物,其销售环节才是这个灰色链条最为关键的部分。他们通常会营造商品供不应求的假象,哄抬价格,并通过“异地发货”这种常用话术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他们的这种销售行为不受监管,消费者的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关于这名中国女子引发的舆论,日本网友在该条新闻下面大吐苦水。
在博多,有一个年轻的中国男子经营着一家将这种限售的商品,销往中国国内市场的公司。他甚至还用公司的经费购买了奔驰车。当然,这并不违法。不过我认为这位女性,可能是受这种公司委托来购买商品的。其实,像这样的“代购人员”在日本的各个城市都有。
从(《鬼灭之刃》)东京展开始,中国人的抢购行为就非常严重。早上10点那一场几乎都是中国的倒卖者,如果没拿到比较靠前的排队等候券,就根本买不到想要的商品。虽然每人每种商品有数量限制(最多15个),但是收银台都被中国的倒卖者占满了。我也曾见过有人把超出限购数量的商品装进购物篮,并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主办方也有问题,他们完全没有改变应对措施,只要东西能卖出去就行。估计这次在福冈也是完全没有采取任何销售对策。既然工作人员和其他顾客都已经受到了伤害,希望借此机会主办方能认真反思并改进。
我曾在其他场合看到过一位拉着行李箱的中国男子,对工作人员死缠烂打地设法突破购买限制。让人最不舒服的是,他明显对作品毫无兴趣,很有可能是倒卖黄牛的那种代购。如果商家一开始就说明,所有商品都可以接受预订的话,那么倒卖者也会卖不出去(抢购的商品),类似的情况则应该会减少很多。我不明白商家为什么不这么做。即便如此,真正喜欢作品、想早一点入手的人还是会来,所以商家根本不必担心吸引不了人。
(这个展览)在东京京桥举办时,中国的黄牛倒卖者也制造了不少麻烦,没想到福冈竟然也如此……我认为应该公开他们的姓名并列入黑名单,以后在购买这类活动的门票时,能通过名字直接筛掉他们才好。
通过部分日本网友的评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这种“抢购”行为非常不满。此次事件虽说是个别行为,但却再次引发日本社会对于“跨国黄牛”的反感。在评论区中,不少日本网友不满的声音由泛化的“外国购买者”具化到了“中国购买者”“中国黄牛”,这无疑是一种情绪的负面宣泄。
这个事件看似是一场“小题大做”的暴力冲突,但却牵扯出一个不容忽视的跨国灰色利益链。无论是展会主办方、执法机构、平台方,还是普通观众,都应对此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购买漫展徽章,原本是文化交流与消费互动的良机,却因部分人的失序行为,导致当地民众产生误解甚至排斥情绪——相信这是大家不愿看到的局面。
在此小编呼吁广大在日华侨华人,特别是留学生群体,不要被“高薪代买”“高薪兼职”的诱惑,成为跨国“黄牛”利益链条的“棋子”。但是,对于跨国“黄牛”的终端消费者,小编在此也建议不要支持高价转卖的行为,不要从非正规渠道购买所谓“限定”“稀缺”“首发”的产品,拒绝成为黄牛链条上的“接盘侠”。限量不等于无限抢购,热爱不等于无底线消费。希望每一位文化产品的爱好者,都能用行动守护热爱的纯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