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一”假期玩法上新了
- 1746424416705
- 来源:亚太快讯
走出港铁旺角东站,道路两旁的鱼木花竞相绽放,奶黄色的花球挂满树冠,色彩与香气交织,让旅客沉醉在这场初夏的花海盛宴里。截至当地时间5月3日21时,中国内地“五一”假期前3天入境香港的内地游客约67.6万人次,接近去年“五一”假期5天访港内地游客人次的90%。尖沙咀等传统景点人潮涌动,长洲岛等“宝藏海岛”亦迎来深度游客流。
5月3日,众多游客在香港集古迹及艺术馆于一身的建筑群“大馆”参观游览。(图/ 中新社)
“深度游”“生态游”走俏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来自江苏的张晨曦和朋友在鱼木树下合影留念。随后,她们开启一场City Walk,前往旺角花墟、金鱼街等地。一路上,新式与旧式花店使旺角这个节奏急速的繁忙之地散发着旧日情怀。“平日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正是这样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让人放松。”张晨曦说。
近来,很多旅客喜欢香港不只是因为维多利亚港的璀璨、铜锣湾商圈购物的便捷,更是因为爱上这里独特多元的文化气息、弥漫于各个街角的港式风情和市井烟火气。随着“深度游”“生态游”走俏,香港业界正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旅客需求。
从西贡北潭涌出发,经万宜水库东坝,沿着麦理浩径前往浪茄湾行山,不少旅客利用假期感受香港的山水文化。
来自广州的5名青年首次到香港西贡露营,3日凌晨由广州坐高铁到深圳,过关后直奔北潭涌郊野露营。领队韩先生表示,他们计划由北潭涌开始徒步6小时,边行山边欣赏美景,随后前往露营地。连日来东坝虽然人潮不绝,但交通都比较畅顺。
来自浙江的胡浩然与女友同游香港,在朋友的推荐下初次前往长洲岛,“这里不太像香港,没有都市的喧嚣,让人感觉很治愈、心情很放松,整个生活节奏都慢下来了。”胡浩然说,这里岛民的生活痕迹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巷子里停放的自行车、院子里晾晒的被子,都让他想起小时候的家乡。
从长洲码头放眼望去,长洲太平清醮的花牌和彩旗映入眼帘,约14米高的“包山”矗立在不远处。5月5日,备受瞩目的“飘色会景巡游”和“抢包山”比赛在此举行。
屹立长洲岛40年的老字号饼店郭锦记第二代传人郭宇钿说,近年来登岛游玩的旅客越来越多,“他们除了游览自然风光,也对长洲岛的文化很有兴趣。”他以自己举办的平安包工作坊为例,工作坊近年明显多了不少内地旅客报名参加,“他们会听长洲太平清醮的由来,也会学习如何制作平安包。”
万宜水库东坝的独特景色吸引游客徒步越野。(图/ 香港《文汇报》)
逾四成海外客首选生态观光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日发表网志称,特区政府正全力推动“无处不旅游”,积极提升硬件设施,同时增加承载力和优化旅游体验。他强调,这关乎香港作为旅游城市的竞争力,以及汇聚全球人才的大都会魅力,更是为了让市民有优质宜居的生活和休闲空间。
有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受访海外游客赴港旅游首选生态观光,历史古迹和艺术文化紧随其后,反映旅客逐渐倾向生态旅游。
香港电台报道,国际青年商会中国香港总会将本港75个景点分为五大类别,分别为历史古迹、生态观光、美食购物玩乐、艺术文化及建筑地标,以网上问卷及访谈形式,访问了800多名港人及400多名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了解他们对各类景点的喜好。
调查发现,约41%受访海外人士选择生态观光类别;其次为历史古迹、占18.1%;第三是艺术文化、占15.6%。至于港人对游客推荐的旅游类别,最多港人推荐美食购物玩乐、约占27%;其次是生态观光、占24%;第三是历史古迹、约占19%。
业内认为,旅客的旅游取向转为生态旅游为主,不再是传统的“食买玩”,游旅业界设计旅游产品时,应有所调整。
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生态旅游专家、绿恒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德表示,香港生态旅游最迫切需要的并非仅仅是打造景点或基础设施,而是从政策、法规、措施、教育、培训及推广六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创新。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认为,现代旅游是希望感受当地的人情味、烟火味,如何发挥支柱行业拉动服务业经济,是社会上下需要同心协力探讨的课题。
编辑:萧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