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外国人眼中的大阪世博会是什么样?日中工作者这样说

  • 来源:亚太快讯

“2025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4月13日开幕,但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上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大阪市内的一部分中小学校谢绝了世博会参观邀请,也有学校将修学旅行地改为日本环球影城(USJ)。但实际到场的外国游客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数字化的进步让我吃惊”“工作人员很热情很棒”……在中国出身、参与过上海世博会、中日长者事业咨询事务所代表王青的眼中,“外国人视角的世博会”是怎样的呢?

DIAMOND网站23日刊登了王青的评论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负面报道下世博会开幕

2025年4月,大阪世博会在大阪梦洲隆重开幕。但是,关于开幕的评论往往伴随着“失败”一词。社交网络上有很多批评的文章,媒体也在强调大阪世博会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中国出身的我走访了当地,并倾听了在日中国人和外国游客的声音,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色”。令我比较惊讶的是,日本没有将本次世博会作为一个“庆典”,而是被当成“批判对象”。

4月13日开幕的大阪世博会历时6个月,聚集了世界158个国家和地区,是以“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为主题的盛大活动。但是,开幕首日不巧遇上了恶劣天气,14万名入场者冒着雨,通信障碍、排大长队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社交网络上也有很多批评性的留言。

大阪世博会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实际参观的外国人眼中的大阪世博会

4月中旬,因为我正好去大阪出差,所以在世博会第三天(4月15日)去了会场。虽然事先看过社交网络上的批评,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但实际到场后感觉完全不同。门票是用手机购买的,入场也很顺畅,我没有事先预约也参观了10个展馆。会场中设置了丰富的导览图和休息处,环形大屋顶的规模、喷泉秀的表演都让人由衷赞叹。

图为参观者在中国馆内参观“八网融合”智慧城市沙盘展项。(图/中新社)

工作人员们好像还没太习惯这份工作,但能感受到他们拼命努力的心情,让人非常有好感。特别是有很多中老年员工,正因为日本是超高龄社会,所以看到他们工作的样子,能切实感受到他们同样支撑着社会,这里也是他们活跃的舞台。整体而言,此次到场是一种很棒、舒适且积极向上的体验。

之后,我采访了几名已经去过世博会的在日中国人,“比想象中更有趣”“不排队的世博会太棒了”等,都是好评的声音。其中广受好评的是完全无现金、门票和入场预约的在线化等数字化服务。

“日本不是还保留着传真文化吗?但这次完全是数字化的,惊到我了。日本终于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连我都觉得高兴。”这位中国男性的感想基本可以代表受访者们的想法。

这次大阪世博会尽管实现了颠覆日本“数字化落后国”形象的结构,但却受到了“不善待老年人”的批评,这使得“数字化进步”的部分没有得到充分评价,这一点让我感到了违和。

不仅是中国人,其他外国游客的评价在我所知范围内也是如此,好评颇多。

“有问题是肯定的,每天都在精进改善”

我出生于中国上海,曾因工作关系参与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在试运行期间和刚开幕时也发生了一些混乱问题,比如中暑游客和走失儿童增加、卫生间数量不够等。由于当时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加上上海市设置了世博会专用的电视频道,以市长为首的行政人员和世博会运营方面每天都在电视上呼吁市民,“有问题是肯定的,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加油改进”。

因此,上海世博会在来自中国各地的100万名各种无偿志愿者的支援和全体国民的热情与合作下取得了巨大成功,被国际展览局评为“独一无二的世博会”。15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多上海市民回忆道:“那半年的时间里,整条街都像过节一样。世博会闭幕时真的很寂寞。”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接触世界的宝贵教育场所。

日本民众为何这样看世博会

与此相比,SNS上日本人的反应和媒体对本届世博会的反应如何呢?

甚至有报道称,大阪市内有一成的中小学校谢绝了世博会的免费邀请,将修学旅行的目的地从世博会改为日本环球影城。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担心沼气和事故,但到底是怎样我们也不得而知。

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没选择“只有现在才能体验的期间限定的本国的大型活动”有些令人遗憾。

一位曾经在上海世博会工作过的熟人表示:“为了让孩子们来参观(上海世博会),我们努力做了很多。因为我们觉得只有世博会才能让孩子们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各国的文化和历史。想想看,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国家可以参观。从教育的目的来说,让孩子们体验国际文化是很重要的。对孩子们的将来来说,可以加深对异文化间的理解和宽容等,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对于‘未来的花朵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教育场所。因此,不仅是上海本地,我们还邀请了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

世博会的本质价值是什么

在日本,体验过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一代人也表示“是接触异文化的珍贵回忆”。笔者认为,世博会对年轻人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学习、积累经验的场所。

在日中国人之间也出现了“日本人为什么这么消极?”的疑问。也有人表示“有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大家团结一致克服问题才是该有的样子”,也有人疑惑地表示“流言和恶意报道太多了,简直就像想让世博会失败一样”。

实际去了世博会,当然也有希望改善的地方。比如我的感受是,会说英语的工作人员很少。目前来看,到场者近半数是外国人,所以强化多语言对应是接下来的课题吧。

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世间的声音所左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和感受。近年来,由于日元贬值等各种原因,想去海外的日本人急剧减少。如果选择不出国,那世博会应该是一个“在国内体验世界”的难得的机会。

参观世博会的那天,在园区出口处,一名工作人员举着用多种语言写的“欢迎再来大阪”的牌子,并向参观者们挥手。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大阪特有的“精心款待精神”。对我来说,大阪作为最初来日本留学的地方,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有一种“这就是大阪本来的面貌”的感觉,令人开心。

编辑:凉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