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亿岁的地球遇见人类最“潮”守护方式
- 1745395478356
- 来源:亚太快讯
当“蛟龙”号潜入6800米深海,当游戏玩家在虚拟世界“种下”一棵棵真实的治沙树苗,地球日的故事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开。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科学家与“Z世代”玩起了跨界——一边是地质公园里孩子们演绎《李四光》舞台剧的稚嫩童声,一边是上海游戏公司用3D建模技术“复活”新疆荒漠的科技魔法。这场从地壳深处到数字云端的环境保卫战,让拥有46亿年历史的地球遇见了人类最“潮”的守护方式。
北京科学中心地球日主题展将持续至“五一”假期
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中新网、北京金台咨询、上海上观新闻报道,北京市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近日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大地经纬•生命共生——从数十亿年地质变迁到未来可持续行动”主题展览将持续至“五一”假期,公众可通过“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公众号预约参观。
“大地经纬•生命共生——从数十亿年地质变迁到未来可持续行动”主题展览近日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该活动将持续至“五一”假期 。(图/《北京日报》客户端)
此次活动以“地质环境与人”为主题,涵盖科普展览、专家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公众全景式解读地球生命密码,共同探索地质环境与人类命运的共生之道。
活动现场,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献上童声合唱《勘探队员之歌》、舞台剧《李四光》,以及“环境与人”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3位自然资源科普小讲师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自然奥秘》《我心中的科学家精神》《禾下乘凉梦,万里中国心——致永不褪色的科学家精神》为题进行了讲演,引导观众共同感悟科学家精神的深厚内涵。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副院长李方震表示,期待每一位活动参与者都能成为“地质环境守护人”,用实际行动为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贡献力量。
中国40家世界地质公园联动开展世界地球日活动
当日,广东丹霞山、浙江雁荡山、福建龙岩、安徽黄山等40家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启动“友好姊妹公园联动”暨第6届亚太地质公园周系列活动。
据介绍,系列活动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10大特色活动,多维度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全方位展示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成果,传递“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长兴”可持续发展理念。
据了解,此次活动构建了覆盖全年的立体化活动体系。其中,4月18日起至27日集中宣传期间,“我眼中的地质公园”短视频大赛、“我的地球故事”图片征集同步启动,面向公众征集地质公园相关的创意内容,鼓励大众用镜头记录与地质公园的难忘旅行故事,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世园科普大闯关”互动游戏上线,融入地质知识问答等内容,闯关积分可参与抽奖,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友好姊妹公园联动”暨第6届亚太地质公园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图/中新网)
此次活动的线下活动也亮点纷呈,其中“最美地球印记”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摄影展在40家公园游客中心及地方高校巡回展出。
参展的地质公园横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六大地理区域,拥有丹霞、花岗岩、冰川、喀斯特、火山、石英砂岩峰林、雅丹、沙漠等多姿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跨越多个地质年代、多个气候带、多个生态生境和多民族文化体系,生动展现了中国奇美多样的地质景观和地质公园文化,立体呈现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发展历程。
据悉,此次活动由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亚太地质公园网络指导,黄山、丹霞山等40家公园联合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分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等单位协办,构建“1家牵头+多家协助”的分工模式。
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者讲述中国治沙法宝
科普中国说“多维地球,寰宇共生”地球日专场直播活动当日举办,中国科技工作者展示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2024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卢琦等多位科学家受邀与观众交流,从林草保护、地质遥感、极地探索和深海科考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守护地球的实践与思考。
身为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荒漠化防治从“黄”变“绿”的显著成效。他强调,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重要贡献。
卢琦解析了中国治沙的“秘笈”:一是中国从2001年就颁布了目前仍是全球第一部专门为防沙治沙做的法律,二是科技引领和推动,三是全民参与。他说:“中国治沙不仅关系到中国,因为生态无国界,环境也没有边界,我们要共同治理。”
同时,(中国)国家卓越工程师熊盛青通过全中国航磁图,回顾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从追赶到领先的历程,重点介绍了2020年国产技术将珠峰测量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的突破。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邓贝西分析了北极航道的战略价值,指出中国已建成“两船七站”极地保障体系,成为极地治理引领者。
(中国)国家深海基地女潜航员张奕分享了驾驶“蛟龙”号下潜6800米的经历,深度解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科考成果和技术突破,并呼吁保护海洋生态。
“科普中国说”是为科技工作者展示自我而搭建的科普演讲平台。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和百余名热心观众共同参加了此次地球日专场活动。
第56个世界地球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图为学生在志愿者指导下体验无人机模拟操控。(图/北京金台咨询)
广西举办世界地球日主场宣传活动
当地时间4月22日上午,第56个世界地球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该活动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通过科普微课堂、无人机表演、互动问答等形式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启动仪式上,嘉宾手持象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七色折扇点亮主题大屏,现场还设置了融合手工创意与VR、无人机等高科技的“守护地球补给站”市集。
活动最后发起保护地球倡议,呼吁公众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科普宣传周期间,广西还将开展“自然资源科普边境行”进校园活动,强化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
上海游戏公司跨界治沙 科技助力新疆生态修复
当日,上海叠纸互娱与绿技行农业科技在杨浦共同启动“瀚海奇迹”新疆治沙项目。
叠纸是一家以内容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上海游戏公司,其多款游戏及原创IP深受行业认可与用户喜爱。而绿技行则专注于引领农业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转型,致力于解决全球荒漠化挑战。共同的技术基因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促使它们携手启动了这一治沙项目。
上海叠纸互娱与绿技行农业科技22日在杨浦共同启动“瀚海奇迹”新疆治沙项目。(图/上海上观新闻)
项目基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通过技术赋能改善生态并带动当地经济。
叠纸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姚飞表示,这是企业技术反哺社会公益的重要尝试。有关专家认为,该合作将为荒漠化治理提供创新模式。
利用自身优势投身公益事业,上海游戏企业已坚持多年。此前,叠纸就曾在游戏中加入非遗苏绣、敦煌壁画等元素,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数字保护,同时聚焦偏远地区美育事业等。
通过“内容创新+技术赋能”的方式,上海游戏企业正不断将商业影响力转化为社会价值。未来,随着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游戏公益或将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思路。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