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众一:寄情中日文化交流 推动全方位文明互鉴
- 1741314472948
- 来源:亚太快讯
亚太快讯北京3月7日电(记者力声)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正在北京举行,作为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王众一今年是第八次参加两会,他对政府工作报告鼓励推动新质生产力倍加赞赏。作为长年从事中日交流工作,深耕对外传播领域的资深媒体人、翻译家,他对中日文化交流情有独钟,认为在新时期应当通过多领域、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和创新,来推动全方位文明互鉴。
图为王众一委员展示新星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新书《山花枝接海花开》。(图/力声摄)
两年前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位子上退下来的王众一继续以自己喜爱的方式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工作。在他的眼里,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刚刚结集出版与同门学长王岩共同编译的歌咏节气与四季花草的作品集,两位中国俳人分别用汉俳和汉诗两种形式翻译日本俳人的俳句,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书名选用赵朴初先生首创汉俳的诗句“山花枝节海花开”为题,聚焦东亚共同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二十四节气,体现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互鉴境界。
中日电影交流也是王众一的关注重点,他在相关翻译和电影史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近年来他还特别关注中日合拍电影的进展。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异军突起的微短剧也进入了他的视野。他认为微短剧行业应尽快完善规范;可以用“微短剧+”模式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模式。他说,”比如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就可以让手艺人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在他看来,当今世界的碎片化文化消费和信息攫取的倾向,使得微短剧传播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最近,反映普通人生活日常的中国短剧在日本火爆,就为中日合拍此类作品提供了可能。
为了更好地参政议政,王众一不断地进行调研和思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面临重组,中国国内智库都在加强,但是他认为现在应该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也就是针对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的研究。他举例说,《人民中国》就是针对日本一个国家做的杂志,积累了许多有针对的对日传播的经验。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智库学术平台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提升。
王众一十分关注“北京-东京论坛”,他本人也多次参与。这个论坛已经连续举办过20年了,今年将轮到在中国举办。王众一介绍道,“论坛涵盖了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贸易、媒体等众多领域,两国的专家学者、前政要在论坛上非常坦率地谈出自己的观点,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形式,对于公共外交在消除认知赤字方面的发挥很大作用。“
“北京-东京论坛”多次发布中日两国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调查,众所周知数字不太乐观。在今年媒体分论坛讨论时,日本媒体同行提出是不是中国关于日本的负面报道对日本的形象有不好的影响,导致去年发生一些针对日本人的突发事件?“这个看法是很片面的,”王众一说,日本媒体反而应该去更多地去反思一下是否应该采取一些建设性的做法?《人民中国》多年来就是从事好感传播的,通过讲述真实感人的中国故事,让日本老百姓对中国抱有好感。他在媒体分论坛上建议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推动两国媒体人士相向而行,得到了日本同行的高度共鸣。他对日本年轻一代的中国认知抱有希望,认为年轻人较少历史负担,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免签,日本的年轻人到中国实地来看,互动起来后好感度上升未来可期。
王众一对中日之间开展佛教文化交流也满怀期待。他说,50年代很重要的民间外交的内容就是佛教交流,赵朴初几次率团去日本访问,访问佛教界场面非常感人,他带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动了众多日本普通老百姓。王众一一年前还前往福建省走访黄檗山万福寺,希望推动中日之间黄檗宗的交流。
王众一认为中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大有可为,不仅仅是电影戏剧文学,棒垒球、棋牌类或其他体育项目,都有过很好的交流,他在梳理《人民中国》70年报道史时,看到了大量各个时期的交流的版面。例如,葛饰北斋的美术展50年代在北京就举办过,歌舞伎表演那也是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甚至后来发展到歌舞伎和京剧同台演出,非常了不起的。王众一举例说,中国的歌剧电影《白毛女》,就被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先改编成芭蕾舞,然后中国上海芭蕾舞学校又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了自己原创的芭蕾舞《白毛女》,后来在1972年就促成了“芭蕾外交”。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后中日电影交流合作中就有许多合拍作品对当年的历史有所反映。他正参与编纂的影史文献《中日电影交流录》有望在大阪世博会期间与日本朋友见面,里面就详细记录了这些历史。
王众一对旅日华侨华人在推动中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的贡献也作出高度评价,并抱有很大的期待。例如,华侨华人中有毛丹青等用日语写作的作家,还有办日语杂志介绍中国文旅的资深媒体人,这些同胞都是搭建人文交流桥梁,促成中日深度相互理解的独特力量。开放导致中日之间人民的往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带来了人民往来的平常化,彼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么一个很好的局面。他说,在日本的海外华人发挥的作用非常好,一方面他们非常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了解日本文化和习俗,所以在促进两国文明互鉴方面,海外华人能够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
多年在对日传播一线工作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让王众一委员对中日文化交流如数家珍,相信他的独到见解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辑:万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