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数发布!中国排名亮眼 日本贡献略有下降
- 1718963216269
- 来源:亚太快讯
6月18日,出版科学杂志《自然》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Nature Index Research Leaders 2024,该指数以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以及文章贡献度为基础,对全球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排名。纵观全球,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存在感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国的科研产出大量增加,自然指数贡献份额激增。(图/中国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中国有7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上榜前10
自然指数每年的发布都会引发热议。在2024年排名中,以占据综合排行榜首位的中国科学院为首,中国有7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上榜前10,继2023年排名后中国再次占据多席。
北京环球网报道,在2023年排名中,中国首次在自然科学领域拔得头筹,一时成为热门话题,但在健康科学领域综合排名中,中国排在第2位。在2024年版的综合排名中,中国超过美国,名副其实占据了首位。
从生命科学、化学、地球环境科学、健康科学、物理科学这5个领域来看,中国在化学、地球环境科学、物理科学3个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在生命科学、健康科学方面,美国依然位居榜首。自然指数主编西蒙·贝克表示:“年复一年,我们在整个指数中看到类似的模式,例如中国的快速增长。”
另外,印度的极速成长也引人注目,从2023年版的第11位上升到第9位。虽然在作为评价对象的贡献度上远不及领先的中国,但与中国13.6%的增长率相比,印度的增长率为14.5%,与中国相当。
中国科大位列全球第二
在本次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已连续十二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升至全球第四、五位。
《北京日报》报道,此次最新的自然指数榜单基于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展示了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领域全球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高水平科研产出情况。全球机构十强中居于第三至十位的分别是德国马普学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
最新榜单显示,高质量科研产出居前十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韩国、印度和瑞士。与2022年相比,中国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13.6%,在排名前十国家中的增幅仅次于印度的14.5%。
东京大学全球排名第19位
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中,位列日本第一的是东京大学,全球排名第19位,比2023年上升了1位。紧随其后的是京都大学,排名下降4位,排在第47位。接着是大阪大学,排名第69位(去年排名第78位)。近期获得“国际卓越研究大学”称号的东北大学排名第104位(日本第4位),比去年下降了5位。北海道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此次在世界综合排名中有显著提升,分别位列第119位(去年为第141位)和第128位(去年为第154位)。
日本Business Insider网站报道,纵观全球,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存在感有所下降。
其中,欧洲和美国论文所占份额(贡献度)的下降尤为明显。在此次调查中,美国、德国和英国的贡献度分别比去年下降了7.1%、6.8%和8.2%。此次,日本的贡献度仅小幅下降了1.7%。nature将这种放缓的下降趋势看作是“积极的变化”,因为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日本的贡献度骤降了20%以上。
据了解,这源于近几年来,日本一直在推进科技立国的复兴政策。目前已经启动了“10万亿日元基金”政策,今年6月,东北大学正式被认定为国际卓越研究大学,成为“10万亿日元基金”的支援对象。国家还在通过促进大学的风投能力,加强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加快构建研究开发生态系统的步伐。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很难判断这些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此次排名。
另一方面,仍有迹象表明,研究机关的体制正在崩溃。日本国立大学协会在6月发表声明称,国立大学严峻的财务状况已“达到极限”。参加日本科学振兴会(JAAS)讨论如何改善研究环境的几位研究人员也发表了类似的意见。
编辑:赵柄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