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对话日本艺术家千住博:“我从中国学到了很多”

  • 来源:日本头条

(日本头条讯 记者施忆)被称作东京后花园的轻井泽,以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闻名遐迩。由世界知名日本艺术家千住博与著名建筑师西泽立卫合作设计的千住博美术馆正坐落于此。作为亚洲首位于威尼斯双年展中获得特别荣誉奖的艺术家,千住博作品展览遍及世界各地。千住博深爱中国传统水墨画,在其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中国文化”是他的灵感源泉,也成就了他的艺术创作。

千住博美术馆

从轻井泽站驱车5公里,便能抵达被青山绿植环抱的千住博美术馆。这座美术馆收录了千住博从1978年至今的大部分作品,并利用周边自然景物作为作品展示的背景。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整体线条流畅轻巧。整座美术馆空间开放明亮,随着日光的流逝,光线的变化也为美术馆中的展品呈现出不一般的光影效果。

“这里的地面是倾斜的,墙面是玻璃的,作为建筑师的西泽立卫曾经很担心这座美术馆能否取得建筑许可。但最终经过计算,这座美术馆是安全的。”千住博美术馆开馆前夕,东日本大地震发生,这让千住博开始思考自然与生命的意义。“大自然是如此美丽,我们的生命也是弥足珍贵,生而为人,一生都应该铭记这一点。这也是这座美术馆建在自然中的原因。”

来自中国的水墨,来自中国的颜色

千住博出生于1958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以传统日本技法绘制的大画幅瀑布作品著称。千住博于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获颁特别荣誉奖,令他成为亚洲区首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他的展览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伦敦当代艺术馆展出的《Beauty Project》(1996年),以及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屏风绘画(2007年)。千住博于2003年完成著名佛寺“大德寺”聚光院伊东别院中的77幅壁画。翌年,他担任东京羽田机场艺术总监,为机场创作大型装置艺术。而由安藤忠雄设计的日本直岛的贝尼斯艺术空间,也有收藏千住博两幅大型作品。千住博也是少数被公认为能成功驾驭传统日本画风格的当代艺术大师之一。

《Waterfall on Colors》

为东京羽田机场创作的《Water Shrine》

为著名佛寺“大德寺”的聚光院伊东別院完成的壁画《Waterfall》

千住博最为知名的作品自然是瀑布,但千住博不止瀑布。千住博美术馆中收藏的100余幅画作,展现出了他的创作脉络。而他偏爱的作品,则饱含着中国气韵。这种气韵,正是来自中国水墨画的生动表达。

千住博作品《悬崖》

千住博作品《悬崖》

千住博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感情近乎热爱,他用“神技”来评价中国水墨画的技术。深受中国水墨画作的影响,他创作的作品《悬崖》中,能够看出中国北宋山水画师郭熙以及范宽的影子。这幅作品也被千住博带去了纽约。“我第一次展出它就是在纽约,这样我就能表达东方艺术的奇妙,尽管我深受中国艺术的影响,但我可以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传达它的美好。”

千住博的作品有一种流动的勃勃生机。《Waterfall》、《Falling Color》、《Flatwater》、《When the Stardust Falls》,他的主要作品中,“fall”(流动)这个意象反复被呈现。

而“水”在中国的艺术创作中,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千住博说,中国的“水”是遥远的、悠长的。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国的水,从远方流向远方,从过去流向未来,有一种壮丽的美感,中国的艺术作品更多地描绘地正是这种壮阔感。”

千住博接受中国记者采访。

艺术作品往往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经历了疫情,色彩开始成为千住博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他也开始重新审视起色彩的价值。“如果使用绚丽的色彩,就能照亮人们的心灵,给人勇气和能量,让感情绽放。在新冠疫情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当我们把不存在的东西展现出来,给予人们勇气和鼓励,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充满各种色彩、充满活力的全新世界。我想尝试一下使用这些各种各样的美丽颜色,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中国的传统色”色卡。

而这些变幻莫测的色彩,同样来自于中国。千住博非常喜欢日本出品的《中国的传统色》色卡,粉凤仙、红莲灰、竹月色、绿琉璃,所有的色彩命名全部来自于中国。“在创作需要选择颜色的时候,我都会使用这套中国色卡。”千住博说道。

千住博在作品前驻足。

千住博与中国

2011年,千住博的绘画作品《Waterfull Iguacu》亮相成都双年展,这也是该作品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展出。首次登陆中国,千住博的作品便受到了许多中国观众的喜爱。普通的观众也能够从大师的力作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氛围。

千住博在故宫博物院。

今年10月25日,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千住博作为日本友好人士访华团成员之一随团出访中国,他回顾说:“那是一次愉快的会见。”。在千住博美术馆的官方新闻主页上,千住博上传了自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留影,并写下了真挚的感想。“在故宫,每种颜色都有其含义,每种形状都有历史,我感受到了中国这个文化强国的力量,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瑰宝,你将会被中国永恒的历史所震撼。”

艺术到底是什么?千住博认为,艺术是交流,也是想象力的沟通。“这是一种传达你可能认为永远无法传达的微妙事物的沟通方式。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对艺术来说非常重要。”

在千住博看来,“无论国家之间的问题有多么困难,艺术都是一个友谊的交流渠道,我们一直在不断地通过艺术来对话、交流,未来我们也会继续这样做。现在中日关系非常复杂,但正是艺术的力量让我们得以延续中日之间的友谊。我认为,艺术有可能永远有效,永远新鲜,永远与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

千住博的三名学生中有两名中国人,他赞叹他们是非常努力、优秀、十分有礼貌的年轻人。“中国有14亿人,这14亿人中有很多非常有才华的人,我想帮助这些人走向世界,我相信中国14亿人中有很多人喜欢我的画,同时我也愿意和中国的年轻人一起走出去,走向世界。

千住博也在给这些年轻的学生学习的机会,“为了将这种关系延续到下一代,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想支持中国的年轻人,让他们能够走向世界。”

日本周恩来和平研究所所长王敏与千住博有着深厚的友谊,二人同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筹委会成员,此次日本友好人士访华,王敏与千住博同为访华团成员出访中国,受到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的接见。

一直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王敏深知构筑中日友好关系对两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同时纪念为中日和平友好事业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5周年,作为搭建千住博与中国文化交流事业的“引路人”、“牵线人”,王敏在总结本次对话千住博企划时说:“千住博先生通过艺术表现,启动了中日之间追求美好人生与互动的通道。同时以身说法,重申艺术联动和平友好的作用,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哺育了境内海外的无数精英,千住先生就在其中。他在介绍自己瑰丽艺术创作时,总是首先提起受到宋代艺术锤炼所致。他以自身的成长和成功为例,讲述了汉字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以及作用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贡献。”

王敏还强调:“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千住博先生访问北京之后,更加希望通过他的作品以及他的艺术,与中国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因为他真诚的想为‘日中和平友好’贡献力量。毫无疑问,我也希望千住博先生的艺术和哲学在中国得以展现,与中国同胞共同体味来自汉字文明的智慧,合心打造新一轮的升华。

日本周恩来和平研究所所长王敏

2023年12月2日,在日本桥三越百货商店350周年纪念/千住博艺术展上。

左起为日本五井平和财团理事长西园寺裕夫、千住博、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王敏。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