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老阿姨句式”伤了日本阿姨的心!中老年表情明明那么好用!

  • 来源:日本头条

上周,ITmedia网站访问量最高的是一篇文章,是关于年轻人对“阿姨”一代在LINE交流中使用的“老阿姨句式”感到违和感的报道。这篇文章伤了日本阿姨们的心……

明明是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才这样发消息的,怎么反倒让年轻人反感了呢?

对于这种中老年句式、中老年表情包,你是怎么看的?

日本“老阿姨句式”如何输出的?

日本生活网站kufura对155名20岁至39岁的男女和500名40岁至69岁的男女进行了关于“老阿姨句式”的问卷调查。

其实“老阿姨句式”的特点与前阵子很火的“大叔句式”相似,如使用大量emoji和片假名、而且一般是长句子。

(以下为特征,小编看完感觉自己也是个老阿姨……明明小编才18岁!)

日本所谓的“老阿姨句式”。(图/kufura网站截图)

①结尾是老阿姨经常用的语气词

“老阿姨句式”的句尾一般是是“~だわ”“~よん”“かしら”等,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昭和感(1926-1989年)。这可能是一种女性化的表达方式,但也很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年代感的表达方式。

②经常使用小写文字

在“おはよぉ”和“~だょ”等短语中,她们倾向于用小写文字来写“ぁ”“ぃ”“ぅ”“ぇ”“ぉ”。这可能是对翻盖机时代的辣妹语的怀旧之情吧。

③句子过长

年轻人的句子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短,而“老阿姨句式”却很长。因为她们习惯用翻盖机发送短信,为了能在一条信息中表达所有想说的,她们往往会把信息写得很长。由于句子较长,标点符号也必然变多。这一点在“大叔句式”中也很常见。对于喜欢用短句进行轻松交流的年轻人来说,这似乎很压抑。

④大量使用emoji,而且是连发

红心、星星、笑哭的emoji、上下箭头等表情符号的过度使用也是”老阿姨句式“结构的典型特征。连续使用三个相同的表情符号也很可能被认为是老阿姨。过度使用表情符号,可能是因为她们考虑到不使用表情符号会让人感觉自己很冷漠。

⑤过度关爱他人的感觉

发送“好好吃饭了吗?”“注意不要感冒哦!”之类的话语,对方可能会觉得有代沟,好像“妈妈”一样。

此外,他们倾向于在开头加上季节性问候语,在结束句子时使用“~”而不是“-”。

对于“老阿姨句式”,一位日本阿姨就撰文表达了她的不满。

“在与年轻人交流时,我尽量注意不使用尖刻的表达方式,因为我是长辈,换句话说,处于高位,自然会导致一些严厉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会使用颜文字和表情符号来缓和说话的语气,使用长句子来避免误解。但那篇文章称,年轻人对这种表达方式感到‘违和感’和‘反感’。”阿姨表示。

阿姨还非常不解,如果长辈用简短的句子和没有表情符号的回复,年轻人难道不会觉得“自以为是”或“难以理解”吗?“首先,为什么我们的注重交流的方式会被称为‘老阿姨句式’这种难听的名词,违和感就算了,为什么还会感到反感?难道就因为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同,就应该被反感吗?”

她表示:“老阿姨句式”有什么不好的?明明是一种美好的关心。

在中国,反而很受年轻人喜欢

在去年的一项调查中,“点赞”“爱心”“OK”和“对钩”等表情符号当选海外Z世代眼中十大“中老年表情包”。而排名第一的“点赞”还被Z世代视为咄咄逼人的代表。部分Z世代称,“点赞”表情带有挑衅色彩,在任何聊天中使用这个表情,他们都会感到被冒犯。

而在中国,有些中老年表情不仅没有因被贴上“中老年”标签而消失,相反还能forever young,拥有了超越时代的特质。它们除了在中老年群体中传播之外,年轻人也主动用起了中老年表情包。

美丽、大方、不虚为的微信表情包。(图/小编珍藏的表情包)

“大家早晨好”“为我们的友谊干杯”“开心每一天”……也正是因为它们够直接,没有虚伪的外衣,也没有让人绞尽脑汁的含蓄与婉转,这些特征使年轻人重新爱上了中老年表情包。无论是出于对形式的喜爱,还是想要标新立异,在大家都苦于没有灵感的时候,就都纷纷调转枪头到过去寻找。

你会反感“老阿姨句式”吗?还有,你的表情栏里有没有点中老年表情包呢?

编辑:凉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