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合成郭德纲、于谦外语说相声 太神了!口型也对得上
- 1698832253937
- 来源:上海上观新闻
“差点以为相声演员要去外国演出,特地加练了外语呢。”近日,一段郭德纲、于谦用外语说相声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该视频实际由AI合成,不仅能模仿演员原声、腔调,甚至口型也对得上,让不少观众觉得惊讶。
近日,一段郭德纲、于谦用外语说相声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图/上海上观新闻)
如今,AI正广泛运用在绘图、配音、剧本写作等方面,“AI外语相声”“译制配音”等短视频的涌现,更加令人期待AI抹平语言障碍,促进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有了AI技术,能否真正改变文艺创作和传播方式?面对快速迭代的AI冲击,会有更多文艺创作者“失业”吗?
或能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听郭德纲老师讲英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用AI合成的郭德纲等喜剧演员“译制配音”的视频在网络流传。除了英文相声,还有于谦用韩语说相声,以及作为“AI进化版”出现的郭德纲用英文采访赵本山等视频。据悉,该创作来自国产AI软件HeyGen,通过Whisper识别、Tortoise-TTS合成带原始说话人音色的语音、Wav2lip替换口型等流程来实现“AI译制片”的效果。
此前,AI模仿孙燕姿、周杰伦等歌手的音色翻唱歌曲一度引发网络狂欢,如今AI技术已经能惟妙惟肖地模仿相声演员的口音、音色,让一位位大众都熟悉的相声演员在台上说起英语、日语、韩语,就连口型乍一看也天衣无缝。有些人看好其发展前景,“这样是不是外国人也能听相声了?”AI如此“译制”,真能帮助相声更好传播吗?
“从现有认知的情况来判断,AI完全融入现实生活,会跟网络和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不可阻挡之势。”看完用AI合成的郭德纲、于谦说英语相声的视频,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相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相声演员赵松涛认为,AI技术在文娱领域的应用,会有三种情况,其一是重大领域的应用,AI技术会解决更多更大的时代课题;其二是纯娱乐;还有一种,随着AI技术发展,有意或无意中,制造或促进了民间的网络传播,“像相声艺人以及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艺人或艺术作品片段的AI化,也许在确保翻译准确无误的情况下,能够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目前,网络流传的外语相声和译制配音视频大多在一分钟以内,据了解,HeyGen虽然可以免费试用,但只能生成1分钟时长视频,且生成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而付费版最便宜的也要每月24美元。
B站UP主“化身伊陆”发现,网络热传的泰勒·斯威夫特、艾玛·沃森等译制配音片段大都是演讲、采访或杂谈类视频,偏日常情景素材,如果将一个情绪饱满且颇具表演张力的视频“喂”给AI,其生成的外语视频就会显得与演员的表演格格不入。而且,许多乍一听觉得很自然的访谈视频,其实经不起推敲。比如英文原声想要强调的内容,在AI配音中被平稳地一笔带过,原视频的笑场细节也没有在AI配音中出现。“即便将AI调教到视频中这样的程度,工程量就已是肉眼可见的巨大。这么看来,把译制片交给AI的日子似乎还很遥远,但AI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
慎重选择使用AI工具
今年8月15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通过给AI作品打上数字水印的方式来区分。但就目前网络流传的视频来看,许多AI合成作品并没有显著标识。在众多AI合成视频面前,有些人信以为真,感叹“现在说相声也这么卷了”;也有人担心这样以假乱真的视频操作会应用到其他领域,“诈骗犯要是学会,老人是不是更容易被骗了。”
AI郭德纲是否涉及侵权?福建格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曾明泉告诉记者,这一类用AI合成的方式去生成名人、影星或相声演员说外语的视频,与早前流行的“AI换脸”涉及的法律问题相差不大,主要还是人格权的问题。“如果这种声源获得明星个人的许可,那不存在侵犯其声音权的问题,如果没有获得授权,这种近乎一致的声音,大概率侵犯声音权、肖像权,而且如果合成声音本身内容带有歪曲、诋毁等信息,还可能侵犯名誉权以及他人的财产权。”
随着AI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少市民担忧AI视频的发展,可能会让视频造假更为猖獗,“以后视频造假越来越容易,没有什么是可以直接相信的了”。曾明泉在工作中也遇到不少相关案例。“比较多的是AI换脸的话题,比较典型的就是通过AI技术替换原先肖像,这种将身体与肖像的连接特征,部分法院认定是侵犯肖像权的一种情形。AI语音诈骗的话题也比较常见,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实施诈骗,这种案件也比较高发。”
“AI工具确实在某些方面带来方便,但是作为用户,还是应该慎重选择使用AI工具,特别是收集个人生物信息的设备,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应该合理使用AI工具,避免对他人权益的侵害。不能过度使用AI工具对他人声音、肖像、名誉等造成损害。”曾明泉表示。
编辑:赵柄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