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郑州中医馆搞餐饮副业走红 有人提前6小时排号!

  • 来源:武汉极目新闻

河南郑州,一家中医馆的食堂,火得令人不可思议。


食养厨房点的面条。(图/武汉极目新闻)

“之前马路边能停一排车已经了不得了,现在停了三排,还有车不停地来。”中药馆门口的保安协助停车,几乎一整天都没闲下来。

两次限号调整后,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两层中医馆楼内,依旧人满为患。前来用膳的人排完长队因没号失望而归,慕名找来寻医问诊的患者被人流裹挟,一时不知所措。

“这家中药馆的药味曾经在整条街都能闻到,最近我一看新闻,怎么改开餐厅了?”住在附近的陶先生带着妻子特意前来查看究竟,中医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没改行,食养厨房是副业,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就火了”。

中医馆挤满年轻人

河南郑州一家名为东济堂的中医馆,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前来打卡的年轻人。只不过,中医馆内火的不只是酸梅汤,还有馆内的食养厨房。

9月17日,媒体从郑州地铁一号线黄河南路站出口一路南行,近千米的路程,迎面遇到不少路人,他们手上都提着几袋红褐色的饮品,“这是酸梅汤”“那里人太多了”“别去了,号已经没了”,路人们都给出了各自的反馈。

东济堂中医馆位于居民区一栋两层的楼房,灰色的外墙上挂着各类牌匾,门口两盏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的灯笼随风飘动。尽管门口上张贴着“食养药膳已售罄”的提醒,依然有不少人鱼贯而入。

走进中医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放着中医科普视频的大型电子屏,屏幕上方贴着“挖掘”“抢救”“传承”“创新”“发展”五块木牌,左边是为中医馆的挂号服务台,进入右边的门,就是食养厨房,室内的正中间摆了四张小圆桌,旁边是一长条卖货区,装有透明玻璃的厨房操作间位于这间屋子的最里边。

用餐高峰时,人群大多集中在这个空间内,有排队买酸梅汤的,有排队点餐的,还有挑选糕点等货物后排队结账的。工作人员只好拿着喇叭,不间断提醒顾客有序排队点餐。

30岁的李先生从网络上得知这家中医馆的药膳火了,特意趁周末奔着药膳而来,到一楼食养厨房的档口一问,才得知中医馆早已发出限号通知,当天上午10时许号就没了,没号无法点餐,他只好等到下午。等候时,他在馆内闲逛,看见食客桌上的餐食,他忍不住问了句“好不好吃啊”,食客称“龙须面好吃”,还顺手给出一个点赞的手势。

“我来都来了,没吃上就回去,肯定会挂念。”李先生说,为了消磨时间,他以身体虚胖为由,在手机上挂了该中医馆一名医生的号。看医问诊的场所在诊所二楼,当天下午二时许,楼上走廊的座椅上坐满了候诊患者,这些患者中,也大多是年轻人。

在现场看到,前来排队就餐的人群中,多是大学生,还有年轻的上班族,中老年人只是少数。

“做餐饮的学不来”

而除了络绎不绝的本地打卡体验者外,这里还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业人士及食养爱好者的关注。

来自辽宁沈阳的栾先生,到郑州的首站便选择了到这家中医馆体验食疗,不过现场混乱的秩序让他有些失望。“在这排队排了40分钟,不遵守秩序的人一会儿来一个一会儿来一个。”栾先生与现场工作人员一番苦诉后,工作人员见他恼怒,悄悄塞给他了一张靠前的号码,他又回到队伍中继续排队。

“虽然秩序让我有些失望,但是药膳很用心,吃完后坏心情都没了。”栾先生说,他平日也是一位食养爱好者,与他在其他地方吃到的药膳相比,这家中药馆的药膳更具细节,“他们会告诉我药膳该怎么吃,用的是什么原料,让我吃得放心。”

在网络中,关于东济堂中医馆食养厨房有这样一种说法,“吃饭之前先去找医生号脉看诊”,来自北京的陈女士信以为真,“这么多人吃饭,都需要医生号脉,我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实现的。”陈女士是一名生态供应链企业的决策者,看到食养厨房走红后,她还想来看看厨房的运营模式。

但现实情况让陈女士出乎意料,来食养厨房就餐的人并不需先由医生号脉,用餐现场的混乱秩序也让她有些失望,不过现场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让她感到震撼,“馆内有一个专门的读书区,全是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经典书籍,我能从这些书以及整个馆的设计中领略到创办人先进的理念。”

“谁能想到呢?打败饭店的竟然是药店……”在社交平台拥有46万粉丝的新疆餐饮网红“餐饮老炮”,也出现在这家中医馆内,对着手机录制了一段出镜视频后,他介绍称,中医馆食养厨房突然爆红后,有粉丝向他咨询该不该投资做成新的餐饮模式,经现场考察,他得出的结论是餐饮人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人家是专业的,做餐饮的学不来。”

不过在“餐饮老炮”看来,这里也并不像专业做餐馆的,具体体现在座位不够充足、接待和分流不够专业、点取餐都需排队不科学等方面。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