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赴北京琉球国墓地遗址祭拜

  • 来源:北京环球网

7月4日,访华中的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赴北京通州区琉球国墓地遗址祭拜。


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赴北京通州区琉球国墓地遗址祭拜。(图/北京环球网)

玉城丹尼表示,他将访问与冲绳县缔结友好县省关系的福建省。福建省与琉球王国的渊源更深,集中了琉球馆、琉球墓园等历史遗迹。泉川友树称,这将为回顾琉球王国和中国的友好交往史提供契机,有助于冲绳和中国未来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

据悉,中国与冲绳县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历史上,冲绳曾是独立的琉球王国,其民众在中国多地留下足迹。除福建省福州市的琉球馆、琉球墓外,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也有一处琉球国墓地遗址,冲绳知事玉城丹尼祭拜的便是这处。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龚卉介绍说,张家湾位于通州南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是外省进京的门户。明清时期琉球王国的使臣、官生多由福建登陆,沿大运河一路北上,在张家湾下船换乘马车进京。正因如此,张家湾彼时成为琉球人活动的重要地点。进京的琉球人短则停留数月,长则数年,其间病故或遇难的人便被安葬于这片墓地。

“张家湾琉球人墓地与福州琉球墓园,同被列为琉球人在中国的南北两大灵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勇表示,张家湾墓地葬的多为琉球政界以及学界人物,还包括被视为琉球民族英雄的林世功,他在琉球王国末期来京请愿,要求清政府干预日本对琉球的吞并。林世功后来自杀,希望自己的慷慨赴死,能有助于琉球复国。

明清时期,琉球王国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文化与生产技术,是中琉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留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政府派遣,被称为“官生”,他们在北京国子监学习,所有在华费用由明清政府承担;一为自费留学生,被称为“勤学生”,他们大都在福州学习,学习内容也随其自由选择。冲绳国际大学冲绳经济环境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祭拜了琉球国墓地遗址,他称,琉球留学生拼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回国以后为琉球王国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中华文化对琉球的影响颇深。泉川友树称,琉球和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超过600年,通州琉球国墓地遗址是双方友好交往的象征。

据徐勇观察,十余年来,冲绳各界不少人士到访北京通州张家湾琉球国墓地遗址。冲绳人对于先辈的尊崇、对于冲绳与中国友好交流的热情,令人感动。他建议说,冲绳当地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对华友好意向,值得中方跟进并给予相应的回应。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