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中国00后爱上“搭子”社交
- 1687323346857
- 来源:成都封面新闻
“饭搭子离职了,感觉上班没有了动力”“失去搭子,比失恋还痛苦”,当找“搭子”成为一种流行选择,在这背后,是中国年轻一代重构社交的努力。
《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正式发布,深度解读当下年轻人对待“搭子”社交的态度。(图/成都封面新闻)
近日,JustSoSoul研究院基于社交平台SoulApp站内用户,发起了一项“搭子”社交调研,共收回3136份真实且有效的反馈。从找“搭子”的人群、原因、方式、标准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与分析,《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越年轻越爱找“搭子”:
近九成年轻人知晓“搭子”社交人均2~3个搭子是主流
在个体原子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社恐”的年轻人享受一人狂欢,也渴望有人陪伴,因此“搭子”成为他们的一种新解法。似乎有了“搭子”,便有了“可进可退”的自由。
在所有调研群体中,近九成年轻人听说过“搭子”社交,且女生在这一特征上的表现更加明显,比例高达92%。其中,超六成年轻人表达出找“搭子”的强烈意愿,并有18.6%的年轻人已经拥有“搭子”。
有趣的是,对年轻人来说,即便是被视为轻社交的“搭子”关系,也贵精不贵多。报告显示,在有搭子的年轻人中,近半数拥有2~3个“搭子”,拥有4个以上“搭子”的占比为17.8%。
“搭子”大流行的背后,是年轻人主动适应全新变化的选择。当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倦怠感加强,亲缘、地缘等传统社交纽带的重要性逐渐消解,深陷“社交卡顿”“断亲危机”的他们亟待新方式找寻归属感,获得情感支持。
特别是相比80后、90后群体,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更加能感受到“数字化孤独”,也更倾向于通过“轻盈”的方式拥有高效陪伴。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从年龄层面来看,越年轻的群体,拥有“搭子”的比例越高,平均每4个00后中就有一人拥有“搭子”。
在年轻人中大火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测试中,e人(更注重外部世界,高度热情,积极分享个人情况)和i人(较为关注内在状况和情感,偏好独处时光)分别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报告显示,在找“搭子”上,天生行动派的e人,有“搭子”和找“搭子”的比例都高于i人。此外,ENFP(竞选者型人格)的社牛属性和行动力在“搭子”社交中格外突出。
找“搭子”的人性格鲜明,找“搭子”的理由各有不同。报告显示,近六成年轻人因为“想认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行动”,基于“身边没有一起行动的朋友,希望有人陪伴”和“通过找搭子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的考虑也不少,分别占比51.2%和50.1%。
“搭子”重构社交:
轻盈与稳固并存的新关系超八成年轻人将“搭子”升级为朋友
伴随着地域流动,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年轻人通过“找搭子”重构社交关系链和体验共同体。在勇于尝试的年轻人看来,搭子社交的价值在于,可以有机会尝试更多可能性(63.5%),拓展社交圈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58%),带来更轻松、自由的关系(55.6%)和减少社交投入(35.3%)。
此外,在关于“搭子关系有什么负面影响”的调研中,有36.1%的年轻人认为“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很喜欢搭子这种社交方式”,也有22.8%的年轻人担心“一直找搭子,可能忽略了和朋友的相处”。
虽然面对“搭子”关系,年轻人或多或少有些纠结,不过从报告数据看,“搭子”友谊轻盈与稳固并存,近五成年轻人维持过两年以上“搭子”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搭子”这种灵活的关系组建,仿佛是一次次乐高的拼装。因为某个兴趣爱好或目标的共振,我们成为临时共同体,按需拼装,放松自在。而在一次次的互动后,年轻人又给“搭子”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搭子”是朋友的平替。在一些年轻人看来,搭子和朋友界限鲜明。超六成年轻人认为“搭子”一定有某个共同兴趣爱好,但朋友关系不一定,还有42.1%的年轻人觉得“搭子”和朋友的区别在于,“朋友需要彼此付出,而搭子交往起来更轻松无压力”。
但超三成年轻人认为“搭子”是成为朋友前的预先演练。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仅4%的人排斥和“搭子”发展成朋友关系,多数人还是将“搭子”视为成为朋友前的预先演练。
“搭子”的尽头是亲密关系,还是相忘江湖,站在关系的分岔路口,年轻人各有考量。根据报告数据,一些“搭子”关系大多体面结束,28%的年轻人因为原来的社交关系(如同事离职、毕业等)变动而选择结束“搭子”关系。
也有一些人始于“搭子”,终于“友情”,数据显示,超八成年轻人曾将“搭子”升级为朋友。可以说,基于兴趣连接和轻盈陪伴开始的“搭子”关系,已经是年轻人获得新朋友、延伸深度关系的有效途径。
编辑:赵柄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