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剩菜盲盒”被疯抢?300万人在线看海外“剩菜”测评视频

  • 来源:日本头条

你听说过“剩菜盲盒”吗?近日,四川成都刮起了一股“剩菜盲盒”风。“剩菜盲盒”是指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在软件上打折卖出。这种形式一出现就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目前成都已有多个APP可以购买“剩菜盲盒”,参与过的人甚至表示“手速慢了,还会抢不到”。

当代年轻人,流行吃“剩菜”?

图为在社交平台上,“剩菜盲盒”成了不少博主的新选题,吸引了大量好奇的粉丝。(图/社交平台“抖音”截图)

上海界面新闻报道,在这里,“剩菜”并非指打包客人吃剩的饭菜,而是指商家将临过期的食物,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随机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出售给顾客。

近日,“惜食魔法袋”官微宣布入驻重庆,再次引发网民对“剩菜盲盒”的关注。

据了解,“惜食魔法袋”是中国第一个专注反食品浪费的小程序,于2021年正式上线,目前已入驻到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

在“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11.9元(人民币,下同)就可拿下原价35元的面包、12.9元可拿下原价30元的寿司、35元就可拿下的巨型披萨……因为超低的价格,年轻人对“剩菜盲盒”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因拆盲盒的心情就像开彩票,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未知的神秘感,以及打开食品时的惊喜感,加之极具性价比,年轻人对“剩菜盲盒”乐此不疲。这种新兴的就餐方式,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扩散。

“剩菜盲盒”走红,是由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所促成。

众所周知,餐饮经营每日必定存在一定的报损,如果可以将其打包成“剩菜盲盒”打折出售,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餐饮商户的损失。而“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热衷于“薅羊毛”。

因此,“剩菜盲盒”的出现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癖好,同时临期食品市场教育日渐成熟,也助力了“剩菜盲盒”的发展。

“剩菜盲盒”的兴起,还踩在社会“反浪费”的风口上。

2023年是中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两周年。今年3月以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系统启动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期间,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各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全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在此环境下,“节约粮食”蔚然成风,“光盘”成为新时尚,也促进了“剩菜盲盒”的走红。在“反对浪费”社会风气下,中国有不少专注于“剩菜盲盒”的软件应运而生。如“袋走pack-age”“兜着走”“米粒盒子”“八点以后ZFW”等等,大部分“剩菜盲盒”仍为烘焙甜品、咖啡茶饮为主。

海外华人让“剩菜盲盒”出了圈,有300万人在线看“剩菜”视频?

事实上,“剩菜盲盒”在海外流行已久。

北京投资界微信公众号报道,海外的博主们用一款名为Too Good To Go(直译为“扔了可惜”)的App下单,以超低价格在各大连锁餐厅扫货,哔哩哔哩UP主“HOLA小测佬”做过的14期海外“剩菜盲盒”系列视频,视频平均观看量达到300多万,评论区里,希望引进这种模式的声音,几乎“炸锅”。

海外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成了“剩菜盲盒”最早的概念推广者。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卓凡,很早就用过海外版的“剩菜盲盒”,在中国平台商家入驻到他的公司附近后,他第一时间下了单,“整个取餐流程和国外的App差不多,提前预定,晚上用取餐号取餐,都是给包好了的。”

在海外的Too Good To Go平台上,很多地区的店铺销售“剩菜盲盒”数量,均在五份左右,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的商圈或者富人区,因为有更密集的平台店铺数量,一些抖音博主在8到11时期间,可以抢到大量高性价比剩菜。

从日本潮玩到“剩菜盲盒”,盲盒宇宙可装万物?

盲盒,从日本商场的“福袋”发展到ACG领域,受众开始偏向二次元。再到后来经中国的潮玩市场“发扬光大”,收割到一众热爱潮玩的年轻人。随着五花八门的盲盒兴起,覆盖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庞大。

小学生会买校门口的文具盲盒、咕卡盲盒,打工人会购一份外卖盲盒做午餐,服装盲盒里包含了男女老少、春夏秋冬的各个款式……日常消费随处可见盲盒形式。

不久前,山东泰安一学校学生晒出了学校食堂设置的美食盲盒墙。

食堂将淮南牛肉汤、焖鸡米饭、老陕面馆、扬州炒饭、五谷鱼粉、肉夹馍等食堂美食标注在墙上。不知道吃什么就可以拍下按钮,让机器替人做主。

“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菜场都不知道买什么,还让我们给推荐下,那不如我就做个‘菜场盲盒’。线上下单,餐餐都有惊喜。”“90后”菜场摊主王笑宇提到:“有的时候我也会加一些额外的菜或者肉,也算是给顾客制造一点小惊喜吧”。

不少网民表示,除了能“治好我的选择困难症”,盲盒带来的惊喜感、新鲜感让这一玩法永葆活力。

编辑:园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