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赶时间的人》火了!“外卖诗人”15万公里写下四千首诗

  • 来源:北京中国青年网

今年54岁的王计兵和其他外卖员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地送餐;和别人有些不一样的是,他写了大半辈子的诗。2022年7月,一首名为《赶时间的人》的诗歌被无意中传到微博后,“外卖诗人”的称号使王计兵一下“火”了,采访邀约纷至沓来。最近,王计兵出版了同名诗集《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

今年54岁的王计兵。(图/北京中国青年网)

接到新书到货短信通知时,王计兵还在送外卖。其实出版社早就通知过他新书即将寄出的消息,但他仍难掩激动之情,撂下手头工作,急忙赶到快递处取出新书,去了包装,又在手中仔细掂了掂——288页,这是陪伴他大半辈子的“文学重量”。

这两天,王计兵接到的媒体访问越来越多,欣喜之余,外卖工作就只能见缝插针地跑一跑。“每天大概送10单左右”。而在平时,他每天的工作量在30-40单,周末不休息,春节也如此。按他的话说,从参加工作开始,“已经20多年没休息过了”。

每天早上5点半,王计兵准时拉开自家杂货店“金雁商店”的大门。零零散散的学生,会在6点左右来店中买火腿肠、豆浆或面包。滴答,时间走到10点半,王计兵的外卖工作便从此刻开始。

骑上蓝色电瓶车,夏天,在江苏昆山近30摄氏度的空气中,风驰电掣。最开始,王计兵觉得送餐像旅游,遇到风景好或新奇的地方,他也不着急,必须要停下车来,好好游览一番。

“不能确定,我是不是/第一个跨进寺庙的送餐人/大雄宝殿众神就位/居高临下/只俯视着我一个人/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我许愿/必能额外得到提前兑现/不用夹在长长的队伍里/等待叫号/像某些窗口前众多排队者中的一员/可我并不准备跪拜/时间在催/我还有许多单子需要及时配送/此刻,我才是菩萨/面对众多的许愿人”。

一次,王计兵给一个寺庙中的建筑工人送餐。寺庙是新修建的,飞檐上刷着新漆,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佛像与菩萨在大殿中。按照老家的规矩,王计兵认为自己应该进炷香,以表诚意。就在双脚踏入大雄宝殿前,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抓紧些啊,快点给我送过来”,是顾客在催单。放下手机,王计兵有些无奈,但转念一想,“我为啥要拜菩萨,我现在就是能显灵的活菩萨”。回来的路上,他写下了《新寺庙》这首诗。

后来,随着送餐量逐渐上涨,王计兵最多一天跑过48单。有的顾客会友好礼貌地表示谢意,有一些则会冷言冷语、谩骂埋怨,甚至“动手”。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写下这首诗时,王计兵为一份餐来回跑了3个地址。那天晚上,第一次,气喘吁吁爬上6楼的王计兵发现,顾客留下的地址是错误的;赶忙联系顾客,重新定位后,第二个小区,还是错的;第三次,又爬上一栋楼的6层,才终于将订单送达。

顾客是个年轻小伙子,接过外卖时,沉着脸埋怨:“怎么这么久!连个地址都找不到吗?”然后,“啪”的一声关上了门。王计兵没和他理论,也没来得及理论,“那个年轻人或许在耍人。一个准确的地址怎么会接二连三全是错的?”但王计兵又愿意相信,“是因为那几个老旧小区的位置难以辨别。”

因为此单的延误,王计兵后面连续3单也都超了时。他向后面的顾客一一道歉,下班的路上,写下了《赶时间的人》这首诗。

还有一次,一个醉醺醺的壮汉接过他送上的外卖。就在王计兵转身下楼,打算接下一单时,女顾客打来电话告诉他,地址是前男友家,请他将外卖要回来。王计兵硬着头皮回去,被对方狠狠地抓着衣领拽进屋中,从东墙扭到西墙,来回扯动。慌乱间,他见“施暴”的壮汉满眼泪水,满脸痛苦。外卖在醉汉友人的劝说下,递回到王计兵手中。当他送回给女顾客时,和她说,“他还是挺在乎你的”,女孩的眼睛瞬间红了。

回途路上,王计兵写下了《请原谅》:“请原谅,这些呼啸的风/原谅我们的穿街过巷,见缝插针/就像原谅一道闪电原谅天空闪光的伤口/请原谅,这些走失的秒针原谅我们争分夺秒/就像原谅浩浩荡荡的蚂蚁/在大地的裂缝搬运着粮食和水……”

王计兵从2018年开始送外卖,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将近5年,累计行程超过15万公里。

近段时间,除了王计兵的诗集《送外卖的人》,快递小哥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作为非虚构作品集也被出版。胡安焉在书中写道,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曾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人民币)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但最终,他认为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而远在昆山送快递的王计兵,愤懑时也曾写下《招魂令》一诗:“我遭受的白眼/像白云一样多/赔出的笑脸/像星星一样璀璨/这些明亮的事物/保持着我在人间的晴空……”工作的局促、困苦与劳累,被他们用豁达、包容的人生态度化解。

现在,王计兵的第一本诗集首印5000册,再版正在加印中。未来,他希望可以“自己选稿,做一本心中更满意的、沉甸甸的诗集”。

编辑:赵柄楠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