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别说35岁危机,日本连55岁都迈过去了

  •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近两年,各大厂裁员,各行业饱和,再香的饽饽也都馊矣。35岁从业者尤甚,上不足而下无余,似乎突然间没了未来,焦虑、恐慌、不知所措,俗称“35岁中年危机”。

日本的数十年前,可谓最好的时代。那时大家还年轻,有劳力,有土地,有宅子,有票子,谁也不会预想到如今,轰然而至。都说日本的高龄化问题是“温水煮青蛙”,但根据总务省2021年的统计,65岁以上人口的就业人数达到909万人。嗟,这哪是“温水”,简直是“滚水汆烫”。

一把年纪,还要为了生计奔忙,脱节于时代,怕是只能从事一些重体力劳动。长此以往,社会怕是要躺平停摆,日本政府和企业纷纷绞尽脑汁,誓要守住社会活力和企业竞争力。其中,政府出台了不少对策,而日本航空业巨头ANA集团近日宣布,打2023年起,为50至58岁的员工提供再教育计划,旨在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三年间随疫情影响,多个行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事业多元化或职位转换等制度改革。如果只依赖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中高年员工可能会面临失业或降职的风险。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该计划是针对中高年员工们的个人意愿和职业规划,除了民间在线学习服务外,还可针对社会保险劳务士、应用信息技术者、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进行培训,同时也考虑了数字领域的技能提升。

此外,由公司内部的职业顾问半年间陪同指导,足以帮员工实现技能提升和知识储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为未来崭新的就业机会做好准备。同时,这也是日本首次针对中高年员工推出的长期重新学习计划,有望成为其他企业的参考模范。住友商事23财年将开启以高龄人才重新学习为主题的培训,大金工业也早早为60岁以上的员工引入了新的培训系统。

一桥大学的副教授铃木智子指出,美国航空公司在2020年解雇了超过9万名员工,而日本航空公司则将多余人员派往其他公司或政府机构。这些员工在航空业工作期间,可能无法培养到的技能得到了提升。这些技能或许与航空业务无关,但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收益,增加公司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关注企业未来的形态以及这些人的活跃表现。

有一说一,日本高龄者就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

一方面,高龄者就业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2019年日本65至69岁人群的就业率为44.9%,低于美国的51.4%、韩国的45.7%和瑞典的66.8%。

另一方面,高龄者就业质量也不高,收入水平、工作时间、职位等方面都不如年轻员工。据日本内阁府的调查,2020年60岁以上再就业者中,有63.5%是兼职、派遣、委托等非正式雇用,且平均月收入只有24.3万日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仅为正式雇用者46.9万日元的一半左右。

好在,日本的中高年群体也不甘于坐以待毙,2022年度创业者中,50岁以上者占比达到了26.8%,他们受疫情影响,重新思考起职业规划,或者是利用闲暇实现长期以来的创业梦。长年积累的经验技能,或通过重新学习和取得新的资格,血气方刚杀入各种各样的领域,如社会保险劳务士、中小企业诊断士、不动产鉴定士、税理士、金融规划师等。博取更高的专业性和收入水平,也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和社会贡献度。

只要吃得够圆,就没人能把我看扁。重新学习和再教育的机会和支持行之有效,但真要完美实现也颇有难度。打个比方,时间和金钱成本,家庭和子女的负担,宛如人生路上的滑坡塌方。另外,学习意愿和能力也是必要项,跳脱出原先的工作方式和角色,也可能对重新学习和再教育感到抵抗或不自信。

对此,政府亦有措施,为有意愿者提供20%至70%等不同程度的补贴,为55岁以上创业者提供最大7200万日元的融资,更不必说300万日元不必偿还的补助金项目。以全力帮助创业者三年内盈利,抵消了大龄创业的风险。

日本跨文化咨询公司总裁罗谢尔卡普认为,当下的“百年人生”时代,当人们进入50岁时,还有一半的人生在等待他们,子女长大了,私人生活也相对平稳,这是学习和挑战的最佳时期。因此,停止学习是不合理的。日本最大的资源是人才,因此有效利用50岁以上的人才非常重要。这样的举措可以视为一个美好的趋势。

政府和企业联手,打破了长久以往转职的“35岁界限”,踏过了“年功序列”的断壁残垣,这证明了日本人老,可日本未老。中高年群体们虽年过半百,但日本社会反倒走入了变革和创新的时期,他们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创造力和活力的源泉。时光留不住,春去已无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