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文数量看中日两国科研环境的变化
- 1678345525000
-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3月7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在全球优秀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上呈现不断下滑趋势,按国家排名仅排在第12名,受关注论文数量比峰值减少近二成。而在巅峰时期,日本论文数量排名在4~5名左右。
反观中国,相关数据则在不断上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2年底发布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9月,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808篇,占世界总量的41.7%,数量比2021年统计时增加了19.3%,世界排名升至第1位。
一个国家的优秀科研论文数量与质量,会直接反映该国的科研水平,以及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优秀科研论文的背后,是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与团队。随着优秀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会持续增强,学科与人才的全球竞争力得以提升。所以,看到中日两国的论文数量对比,部分评论家认为: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远超日本。
从国家层面对于大学、科研机构的资源支持来看,目前中国科学技术的研发水准正在超越日本。从2000年开始,中国加大了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到了2010时代,投入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2016年中国公布的5年发展规划,国家划拨的科研经费已经从2014年占GDP的2%增至2020年的2.5%。相对2000年,中国在科研领域方面的经费支持,平均每年增长幅度高达18%。
正是因为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中国科研人员可以投入到更多的科研与实验之中,并转化为优秀论文在国际刊物发表。数据显示,按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22个学科中,中国在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5个领域排在世界第1位,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在这些领域不断投入科研资金,让科研人员可以获得更为优越的科研环境。这是很多日本科研人员羡慕却又不可及的。
日本则受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得不减少在科研领域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日本科研人员表示,日本从2004年开始拨给大学的经费每年减少1%,且陆续进行大学裁员,导致科研能力明显下降。不仅科研经费减少,年轻研究人员的待遇和研究环境也在恶化,致使每年博士学位获得人数也出现下滑,年轻人不愿从事科研活动,造成日本科研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现象持续恶化,最终结果就是科研成果减少、优秀科研论文减少。
所以,通过两国科研论文数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日的科研能力正在此消彼长,这对两国未来的科研发展影响深远:中日两国都提出了“将科技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驱动力”理念,但是截然不同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会让中国年轻人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并吸引全球优秀的科研人员向中国流动。甚至日本科研人员会选择到中国进行工作,以此实现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追求。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传统科技强国,虽然日本近年来的优秀论文数量不断下滑,但由于其基础学科体系建立的非常完善,日本依然拥有较为充分的技术积累。尤其在半导体领域,日本的科研技术能力是远超于中国的。日本近年也发起了用于支援部分高校的10万亿元“大学基金”,以此改善科研环境和条件,努力提升尖端科研水平。
而中国在十余年间快速完成了科学技术的成长,但从论文到真正的科技应用,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还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不过可以预料的是:如果中国对于科研领域进行持续性的资金支持,那么中国科研水平全方位超越日本,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