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冷战、PUA……日本将“精神家暴”纳入《家暴防止法》

  • 来源:日本头条

提到“家暴”,你会想到什么?粗暴的殴打、血腥的虐待?其实,谩骂、恐吓、威胁等精神侵害,也是暴力。日本政府近日把用语言、态度等折磨对方的“精神家暴”也纳入了《家庭暴力防止法》修正案草案的涉及范围,并加强对受害者保护力度、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若能在本届国会通过修正案,该法案将于2024年4月1日开始实施。

纳入“精神家暴” 日本政府敲定《家暴防止法》修正案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日本政府近日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家庭暴力(DV)防止法》修正案。修正案在受害类型中添加了“对自由、名誉、财产的胁迫”。若出现需要就医的精神损害,法院可下达保护命令。保护命令是法院根据受害者的申诉,禁止施暴者纠缠或反复电话联系的制度。根据现行法律,成为保护对象的家暴受害类型仅限于身体暴力及“对生命及身体的胁迫”。此外,修正案将保护命令禁止接近和电话联系的时间从目前的半年延长至一年。

报道称,日本近年来的家暴形态呈现多样化,例如“让对方长时间跪坐训话”、“限制对方的行动和交友关系,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等。据日本内阁府披露,24小时反家暴咨询机构收到的咨询中,大约六成包含精神家暴。此次修正案的目的是通过扩大保护对象范围,加强应对。

图为美剧《大小谎言》剧照。(图/广州ZAKER新闻

此外,修正案还强化了违反保护命令时的责罚。关于施暴者违反命令时的罚则,从现行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以下罚金”,强化为“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00万日元以下罚金”。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力争在本届国会使《家庭暴力(DV)防止法》修正案获得通过,施行日期或为2024年4月1日。

中国早有“精神家暴”概念 因明星离婚事件引发关注

在中国,“精神家暴”这一概念曾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因一起明星离婚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广州ZAKER新闻报道,当时,李靓蕾指控王力宏的行为对其形成"gaslighting"(煤气灯效应),意即对某人进行长期心理操纵,导致受害者陷入自我怀疑、丧失自信自尊、情绪或精神失衡,并依赖施暴者。"Gaslighting"是精神家暴的一种表现,该词也是《韦氏词典》2022 年度热词。

但其实“精神家暴”早就被写入中国的法律。中国于2016年3月1日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中,已经明确了侵害行为既包括身体,也包括精神,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探索将家暴防治延伸到婚前、离婚后及精神暴力等情形。

2021年12月底发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则规定,"禁止用迷信、精神控制等手段残害妇女"。广东、江苏等地的反家庭暴力条例、实施办法等,亦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包括跟踪、骚扰、经常性谩骂,以及漠视、孤立等精神侵害行为。

全球多国颁布更新版《家庭暴力法案》

世界范围内,“精神家暴”都在唤起越来越多的觉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021年4月,英国颁布新版《家庭暴力法案》,该法案首次将家暴的法定定义扩展到身体暴力之外的其他侵犯行为,包括胁迫和操纵行为、滥用受害者财产的行为,以及“心理、情感或其他暴力”,亦相应扩大了人身保护令的覆盖范围。

法国男女平等、多样化与机会均等事务部,在2019年9月3日至11月25日期间推动“格雷内尔”反家暴机制,提出心理控制往往是暴力产生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又往往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然而,尽管社会对精神家暴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但精神伤害存在隐蔽性强,证据采集比较困难等问题。多位法官及法律专家都曾表示,司法实践中对精神家暴的认定存在一些难度,建议通过发布司法解释、指导案例的方式,增加涉精神家暴案件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编辑:园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