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中国高端人才流入日本 华人文科博士体验如何?

  • 来源:日本头条

日本政府近日更新了针对海外“高级人才”的政策,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称,在日“高端外国人才”有66%来自中国,远远领先于第二名印度和第三名韩国。不少中国网民对这个数字表示惊讶,并由此产生了中国人才流失的担忧。随即有专家指出,不用过于“小题大做”,只有一些特定群体才会被吸引。

图为日本政府2月17日敲定了吸纳人才的新政策,高端专业人才在日本逗留1年将可申请永住。(图/日经中文网站截图)

担忧中国高端人才流向日本?专家:不必太过小题大做

中国财经作家崔传刚表示,对于中国大量高端人才流入日本所引发的担忧,有一些“小题大做”。

北京环球网报道,申请该项目的中国人占多数可能是出于多种原因。首先是该人才政策会给在日留学、有日语语言优势等项目加分,所以比较适合在日本留学然后留下工作的人申请。而根据相关数据,在日外国留学生中,中国人的占比是最高的,通常在30%-40%左右。

此外,相对于其他国家,中日之间经贸关系密切,对于很多来往两地的人而言,申请这一认证其实也更有利于他们在两地的工作生活。一些人获发“高端外国人才”,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长期待在那里或者说移民。

此外,人才流动也与产业发展偏好和发展水平有关。例如根据日媒的报道,近年来就有一些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进入了日本,这是因为互联网平台经济在中国已经比较发达,但日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商机。相反,一些搞基础科学的日本人也在流入中国。

搭不上高级人才“快车”?日本名校读博华人:太难了!

听到对海外高端人才放宽了留日限制,那些已经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处境却略显尴尬,一些在日留学的中国学生未必能乘上这辆“高级人才”的快车,甚至直呼“太难了”!

今年32岁的赵丽华用一个小插曲谈及她所听闻的日本企业对博士生的真实评价。读博期间,她在一个富裕的单亲家庭兼职家政,与对方相处融洽。在外资企业担任高管的男主人半开玩笑地告诉她,日本企业认为博士“大材小用”(overqualified),实际是觉得“很难用”,不知道怎么用。当时的丽华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她的计划是毕业后回中国教书,没想过留在日本的事。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去年3月,丽华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但一年后的今天,她仍待在日本,靠着每月5万多日元的微薄收入和此前的积蓄生活。

华人文科博士为何难?在丽华的观察中,“中国人+文科”的组合对日本高等教育岗位需求而言,本身不太有竞争力。因此,出类拔萃的研究履历,丰富独特的教学经历,二者必占其一,否则很难在日本学界立足。

在日留学生宋一一也有一些苦恼。2017年,她博士肄业,此后一直在日本一家国际知名连锁百货公司上班。宋一一在日本学习电影研究。在被问及为何没能完成博士课程时,她总结,一是学业看不到希望,二是没钱,二者相辅相成。学业上,博士阶段未能考上心仪的导师,而愿意接受自己的导师与自己希望的研究方向大相径庭,读博每一天都在激烈的内耗中度过。经济上,她不太愿意向父母要钱,全靠打工养活自己又相当辛苦——关键是,如果研究看得到希望,知道终点在哪,再辛苦咬咬牙也就撑过去了,但当时“理想之地都不存在,怎么可能穿过迷雾森林”。

在她看来,身边能够跻身日本学界的华人文科博士有一个共同特征:用英语搞研究。她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名是她硕士预科时期的同学,二人起点差不多,但对方所在的研究室“经常去美洲各国调研,在欧美学会上用英语发表”,对方在取得博士学位后顺利进入日本东北大学担任助教,如今在哈佛交换。

现今世界人才争夺愈演愈烈。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日渐加剧,世界各国对“高端外国人才”的争夺也会成为一种常态。在吸引高端海外人才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优化人才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编辑:园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