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中国纪行CKRM》新刊聚焦日本儒学教育遗产
- 1651484714795
- 来源:日本头条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内卷、竞争日趋激烈。你有多长时间没能静下心来学习和重温《论语》等儒家典籍?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曾教导弟子们,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现代社会的我们,也应该牢记孔子的教诲。一千多年前,儒学传入日本流传至今,传承保留了众多文化遗产。
都有哪些儒家思想传入了日本?
儒学在日本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与传承?
日本如今又保留了哪些儒学教育遗产?
为此,本期《中国纪行CKRM》推出了“儒学•教育遗产”特辑,介绍了儒学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以及保留至今的儒学教育遗产,相信中国读者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01
儒学何时传入日本?
应神天皇时期,百济的王仁带着《论语》等典籍来到日本;
继体天皇时期,来自百济的五经博士渡日,传授儒学;
宋朝时期,日本禅僧前往天台山学习,带回了朱子学等诸多典籍……
编辑部整理了儒学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传入日本的经过。
02
什么是礼乐文化圈?
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已有约2500年,超越国界影响着无数后人。接受相同的儒家思想教育的人们所处的地区,被称为“礼乐文化圈”。礼,是为了表达对先贤的敬意;乐,则是向后世传承的方法。
支撑日本根基的儒学教育遗产地图
03
日本最古老的孔庙&学校?
位于栃木县的足利学校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孔庙与学校。这里还有日本最古老的孔子雕像,建于1535年。每年11月23日都会举办祭孔仪式。
佛教传入中国时,吸收了当时中国盛行的儒学与道教的优秀思想,通过“三谛圆融”,形成了崭新的思想。而日本将儒学作为教育的中心思想的时代,正是禅宗的全盛时期。因此,日本的禅宗思想中,不仅有佛教思想,还融入了儒学与道教的优秀思想。
04
源自中国的黄檗文化?
江户初期的儒学家林罗山对于幕府时期的政策制定与儒学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说法认为,有可能就是在林罗山亡故后,明朝文化与日本文化相融合,传播到了日本各地。而这些,与东渡日本的两个中国人密不可分。他们就是隐元隆琦禅师和儒学家朱舜水。
黄檗宗的开山祖师隐元隆琦禅师与弟子们一起,在德川幕府的帮助下,得到日本皇室的赐地,于1661年在京都开创了黄檗山万福寺。此后,以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为大本山的黄檗宗,在江户时代不断发展,影响佛教内外,带动明清大陆文化再次大规模传入日本,波及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世人称为黄檗文化。
如今,被称为“隐元豆”的四季豆,日本餐桌上常见的豆芽、茄子、金针菇、西瓜、竹笋、莲藕等食材,都与黄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5
世界最古老的平民公立学校?
1670年,冈山藩主池田光政命令家臣津田永忠建立了乡校——闲谷学校,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为平民开设的公立学校。如今,遗留下来的学校建筑被认定为日本最古老的国宝级建筑。
学校秉承为国家培育英才的理念,致力于实现各阶层的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学校设有孔庙,每年10月都会举办歌颂孔子德行的释采仪式。
06
日本也祭祀孔子?
1690年,由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创建了学习儒学的场所——汤岛圣堂,祭祀有孔子与弟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四贤人的雕像。这里还遗留有江户时代建造的神农像。日本冲绳、长崎等地至今也都保留着孔子庙与祭孔的习俗。
07
育人如治国
育人如治国,学习礼是实现仁的方法,只有拥有仁心,真心为对方考虑,才能营造出培育英才的学习环境,为国家输送人才,从而使国家更强大。
你对儒学与“礼义仁智信”有什么看法呢?
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08
江南水乡古镇巡礼
此外,本期还有江南水乡古镇巡礼,一同领略锦溪、周庄、同里、乌镇、西塘等古镇的别样风情。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解锁!
☆新刊发售☆
《中国纪行CKRM》Vol.27新刊发售!
杂志旨在向读者介绍“你所不知道的真正的中国”,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的文化与观光资源,为喜欢旅行的读者们提供新的冒险,为憧憬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读者们提供新的知识刺激,同时还开设了最新市场资讯与消费动向等各类专栏,日本全国各大书店均有销售。
杂志专栏
·每期不同的主题特集
·HOT News in CHINA
·中国的电脑社会
·CROSSROADS(介绍各种专业书籍)
·经营学博士中川专栏
·在中国工作,在日本工作
·台湾与中国的两岸三通之旅
·中华浪漫故事
·在咖啡厅露台读汉诗
·China traditional industries(传统工艺与故事)
·找寻中国茶的舞台
·CKRM EVENT REPORT
☆杂志简介☆
《中国纪行CKRM》着眼于中国的“炫酷的事物、绝境美景、趣事”,由专业摄影师负责拍摄。还与香港持续发行了30年以上的《中国旅游》杂志进行合作,为读者带来更为丰富、高水准的内容。舍弃消极的信息和偏见,发现邻国的“真实面貌”,为更多的人提供发现中国魅力的契机。
众所周知,近年来入境旅游市场受到了各个行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游客的喜好与动向备受瞩目。然而,尽管许多日本人投身于入境旅游市场,前往中国的游客人数却在迅速下降,很长一段时期一直处于史上最低水平。
《中国纪行CKRM》编辑部切身体会到,近年来除了两国的外交问题,媒体报道的负面信息也使日本人迅速失去了对中国的兴趣,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此,编辑部全体人员感到十分遗憾。面向对现代中国缺乏了解的日本社会,杂志在追溯自古以来持续的中日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向年轻一代传达新的价值观,让他们了解了“现在的中国”。
☆ 订阅方式👇☆
点
阅读原文,一键订阅!
END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