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留日学生纪录片:李大钊与日本友人清水安三
- 1631978008000
- 来源:日本头条
李大钊,一位人人皆知的革命烈士。1919年的他参与并领导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就像一盏明灯,在那混沌又迷茫的时代里,点燃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民族梦。
这是李大钊生前唯一的视频影像,仅仅只有10秒。视频里的他,正在苏联的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讲。
“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一定会争得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共产国际万岁!”李大钊,一位人人皆知的革命烈士。1919年的他参与并领导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就像一盏明灯,在那混沌又迷茫的时代里,点燃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民族梦。
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他最先接触到社会主义的地方,其实是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在早稻田就读的岁月里,李大钊遇到了一位名为安部矶雄的教授,他是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李大钊正是因为在这位教授的影响下,才开始接触社会主义。这对他回国后走上马克思主义研究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大钊学籍卡彩色扫描件 图源:新华社(早稻田大学中国校友会供图)1914年9月,李大钊正式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刚入学的半年里,他勤奋刻苦,钻研知识。这份早稻田大学《大正四年(1915年)度进级成绩表》上,记录着李大钊当年留学早稻田时的成绩。)为了追寻李大钊当年的留学踪迹,王敏拜访早稻田大学前校长西原春夫,重溯当年李大钊的移动轨迹。这里是李大钊走过的小路、这是李大钊读书的图书馆、那里是李大钊待过的宿舍---东京牛込区户塚町520番地的基督教青年会馆...
李大钊虽然考入了早稻田大学,然而却只呆了短短2年后就中途退学了。早稻田大学前校长西原教授告诉我们,当初李大钊退学的真相。
原来,1915年早稻田大学创始人、时任日本首相的大隈重信及其内阁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企图破坏中国的“二十一条”。对此,心系中华的李大钊率先在早稻田大学建立中国政治经济学会,号召当时的留日学生们参加抗议,反对21条,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
西园: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创建了中国政治经济学会,特别是组织了反对21条条约的运动据点。换句话说,李大钊是反对21条条约运动的领导者。那时候的李大钊,忙于抗议无暇上课。早稻田大学便以旷课为由,将李大钊除籍,于是李大钊在1916年2月2日中途退学,同年5月回国。王敏:如果您是当年的校长,你会如何处置李大钊?西原:如果李大钊还活着,我想给他颁发名誉证书。虽然他中途退学了,而且还因21条批评了早稻田大学的创立者大隈先生,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李大钊非常伟大。而且,他所从事的社会运动,是有学术价值与背景的。因此,我认为早稻田大学应该给予他名誉。如果他还在的话,我想给他颁发博士学位。
西原的一番话,代表了当前日本社会对李大钊的高度评价。如果李大钊还在世的话,看到现如今21世纪独立自主,经济腾飞的新中国,心里一定会很欣慰。李大钊当年在日本,还经历了什么?是否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过往?为了了解李大钊更多在日留学故事,王敏专程来到日本樱美林大学。当年,李大钊的日本友人,清水安三,正是这所大学的创始人。
清水安三(1891—1988)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终生致力于反战与和平事业。他曾经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余年,和中国的渊源非常深,也是李大钊的患难挚友。清水第一次见到李大钊的时候,是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的丸山学生宿舍里,那个时候,李大钊还是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
那个时候,每逢周日中日两国的学生们便会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清水作为丸山宿舍的客人,也位列其中。相谈甚欢时李大钊还会弹管风琴为大家伴奏。后来,李大钊回国了,两人之间的联系一度中断。1921年,清水安山怀揣学生时代的初心,从日本来到中国,带着“为中国做点什么”的简单信念,在朝阳门的贫民区开启了一所启蒙教育学校崇贞学园(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前身),2人这才在中国重新会面。
在北京大学教授陈启修的宴会上,清水和李大钊再度重逢,相谈甚欢。清水经常去李大钊北京的家中拜访,每次去都会带上李大钊爱吃的日式甜点和馒头。那时李大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新知识的传播,经常拜托清水从日本的书店订购相关书籍,清水还自掏腰包为李大钊订阅过堺利彦主办的左翼报纸《平民新闻》。
彼时的日本,共产主义遭到政府高层打压,时任日本共产主义的中央委员长佐野学逃亡到北京。在清水的出面拜托下,李大钊当即答应帮忙安顿好佐野学,并帮助佐野学从天津前往苏联。可以说,这是中日两国共产主义者有志于改造社会,为民造福的一段佳话。1924年,清水赴美留学,行前去向李大钊告别。李大钊还拜托清水在美国搜集一些介绍共产主义的资料。没想到,那次前行告别,竟是临终最后一面。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清水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回忆录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是夜,我无论如何无法入眠,往日的会面历历在目,不禁失声号泣……”。
清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次赴美留学,竟是与这位中国至交诀别的最后一面。没能挽救李大钊的清水,内心十分愧疚与悔恨。当时,李大钊的儿子也面临生命威胁。在李大钊多位好友的协助下,孩子成功逃亡到日本,躲过一劫。
在节目组的多方勘查下,当年协助李大钊之子逃亡日本的人当中,很有可能就有清水安三的打点与努力。这一点,王敏在采访樱美林大学校长畑山浩昭时,得到了确切的答复。
当时,清水先生在北京建设儿童之家和儿童学校的同时,他不仅学习中文以了解中国,钻研中日关系。此外,当日本的知名人士访问中国时,清水老师还充当了翻译和协调人的角色,并为中日两国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民间联系。和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以及鲁迅有很多交流,他与鲁迅的交流还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清水先生去了李大钊家里高达20回以上,2人经常一边喝茶一边交流。从他们相识的背景以及清水老师乐于助人的性格来看,我们认为李大钊被处决之后,李大钊之子能够逃亡到日本学习,清水应该有在幕后支持或打点。清水安三在中国一直致力于启蒙教育,后因日本战败离开中国。近30年的耕耘,只留下一座崇贞学园。清水回到日本后,继续办学,白手起家,成就了现如今的樱美林大学。
今年刚好是樱美林大学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的交流其实,一直在延续,从未间断。近十几年来,北京大学携手樱美林大学,围绕着清水安三与李大钊的故事,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出版发行书籍。有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主动地去找寻,去记录当年的故事。清水安三与李大钊的往事,并没有被淡忘。清水安三之子,90多岁的清水畏三老先生曾经亲口告诉我,清水早在学生时代,就敬仰鉴真和尚,并立志以他为榜样,到中国去,要为中日两国的反战和平事业贡献力量。
正是因为清水有这一信念,才有了后来在北京创办接收中国孤儿的学校、与李大钊等进步势力协同反战的故事。在回溯李大钊的留日岁月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腔热血、勤学、踏实的新青年形象。当年他生活过的遗迹,有些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有些早已不复当初,化为了历史的灰尘。清水所记载下的这些过往都见证着那个年代的澎湃与艰辛。清水安三和李大钊告别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李大钊在被绞之时,是否挂念逃亡中的孩子?
李大钊亲属告诉我,1927年4月在李大钊被杀害之后,其长子李葆华 (1909ー2005)在父亲的好友、北大教授们的保护之下,化名杨震,秋天就逃亡到了日本。1928年进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特设预科学习。这是在日本国会图书馆找到的杨震在学证明。他继承父志,1931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投身抗日救国。1978年,出任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
这份战乱年代的跨国友谊里,既有李大钊救援日本共产党党首的舍生取义,也有清水安三几十年如一日待好友如初心,搭救故人之子的赤诚之心。时隔100年后,这份友谊依然熠熠生辉。今天,李大钊、清水安三,这些百年风云人物依然在激励我们,也必将感召下一个百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李大钊在1916年《新青年》发表的《青春》一文中的名言。谨以此句,送给所有中国青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