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婴儿生下来没有胃!日本孕妇产下这样的孩子后,是这样做的……

  • 来源:旅日侨网

折本弥子是日本的一名护士,也是一位母亲。她在37岁那年,怀上了第四个孩子。那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分别是19岁、16岁和14岁。

工作忙,家事也忙,弥子一边在医院做护理管理工作,一边照顾儿女,每天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她在怀孕期间也照常上班,并定期去做产检。2020年正是疫情期间,因此更不敢怠慢。医生每次都说“胎儿很健康”,已产多胎的她心里也就没太多担心。

直到怀孕八个月,弥子突然在夜里感到少量破水,被紧急送往原本准备分娩的医院。那时她才第一次听到医生说:“看不到孩子的胃。” 

接下来,弥子被立刻转送到更大的医院做检查。那天,四五位医生轮流用超声看她的肚子,说出一连串令她陌生又震惊的词:“胃和食道没有连上”、“脊柱弯曲”、“脑室扩大”、“可能没有肛门”……那一刻,弥子的脑子一片空白,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疏忽,是不是工作太拼、太相信“第四胎没事”了。

几天后,弥子接受了剖腹产。巧辉出生时身长39.3厘米,体重1430克,一出生就被送往儿童医院,因为他被确诊患有“VATER症候群”——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综合征,涉及脊椎、肛门、食道、气管、肾脏和桡骨等多个器官。如果其中三项以上出现异常,就会被诊断为此症。

巧辉出生后立即接受了“胃瘘造口术”,因为他的胃和食道并不相通。当时正值疫情期间,丈夫不能陪在身边,只能通过视频听医生解释病情。但令人感动的是,视频那头,丈夫坚定地说:“没关系,我来做康复。”

丈夫的温柔和支持也给了弥子一点信心。后来,一个年轻的产科医生来到她病房,告诉她:“虽然你是因为破水才来的,但也多亏这样,我们才能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准备,不至于在孩子顺产出生后才慌张应对。”这些话也一点点融化了弥子内心的自责与焦虑。

经历了巧辉的诞生与治疗,弥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面对这样困境的母亲。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才被告知这些罕见的词语、复杂的病名,仓皇、无助、不知所措。作为一名护士,她想做得更多。

于是,弥子在考下了保育士资格后,在2023年于千叶县袖浦市创办了一家名为“双叶”的儿童发展支援与看护机构,专门服务需要医疗支持或患有重症心身障碍的孩子。2025年,她又在市原市开设了第二家分支。她说,这不只是一家机构,更是她想为这些家庭提供的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支持的场所,好让大家不再孤单。

日本网友们又怎么评论呢?

我觉得她之前去的产科医院根本没认真检查。

我自己怀的是双胞胎,被转诊到大型医院,医生也只是说“没问题”。我问他宝宝的大脑有没有异常、有没有腭裂、有没有其他问题,他才勉强详细给我看了超声图像。

对医生来说,也许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但对我们来说,怀孕和分娩本身就是奇迹。有些人怎么都受不了孕,有些人好不容易怀上却流产反复,有的是死产,有的是出生不久就去世……能顺利出生,从来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像她这样的情况,既然宝宝已经有这么多疾病了,那家产科医院本该早就发现的。他们到底在看些什么呢?

我觉得这个孩子投生在温柔又善良的父母家里,确实是件好事。

但虽然靠医疗的发展保住了性命,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说到底这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况且,父母也不可能永远陪在他身边。

将来,这个孩子真的能幸福吗?

小编认为,这起事件让我们再次看到,医学奇迹固然令人动容,但也必须面对现实的伦理与照护难题。父母的爱可以撑起一个开始,但孩子的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如何在技术延命之外,为这样的孩子和家庭提供持续的社会支持,才是真正需要被讨论的重点。生与不生,不该只是医生与父母的选择,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