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本黄金周外国游客擅闯民宅、席地堵门……当地人怒了:游客收10倍票价!

  • 来源:旅日侨网

日本刚刚结束了他们最为重要的假期之一——五月黄金周。在假日期间,日本各地也迎来了游客潮,包括东京的富士山、镰仓、关西地区的京都、大阪等地。

日本黄金周期间的大阪市中央区街道一景

据日本总务省数据,今年3月的住宿价格同比上涨27.7%。而入境游热潮进一步推高了旅游成本。据旅行公司“日本旅行”透露,今年日本国内旅游预约量同比减少约三成,日本民众因物价和拥挤而选择居家过节。而与黄金周日本本国游客数不增反减形成对比的,是入境日本的国外游客人数的激增。

2014年到2025年,黄金周日本海外赴日旅行人数和平均花费

这一数据也早就有迹可循,根据日本观光局(JNTO)的数据表示,2025年3月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3.5%至3,497,600人。这是3月份的历史新高,远高于2024年的历史新高(实际数字:3,081,781人),并创下了同月的新纪录。此外,1月~3月的累计总数为10,537,300人,自年初以来最快的速度超过1000万人。

其中,此次黄金周期间,关西机场国际航线的旅客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7.7%,而京都地区也再次成为游客最集中的目的地之一。

实际上,观光产业只占京都市内总生产的约10%左右。而大量游客的涌入非但没有让大多数当地居民从中获益,反而成为“过度旅游”的直接受害者。

游客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在民宅或店铺前席地而坐、大声喧哗、饮食、抽烟,甚至乱扔厨余垃圾。住在京都旅游景点或周边住宅区的人真的已经精疲力尽了。

即使是同一个京都市,也没人能理解我们的处境。我们这个街区几乎都变成了民宿或住宿设施,真的希望通过法律能有所改善啊……

这样吐槽的日本网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图上是几位外国游客在崭新的民宿门前席地而坐、聚集聊天的画面。

外国游客坐在店铺前、住宅门口,甚至擅自进入私人领域拍照

外国游客骑着租赁的摩托车,堵在了居民区的路中

在相关的社交媒体评论中,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开始发声:

京都市民尖叫愤怒!外国游客……过度旅游导致人们坐在私人住宅和商店周围,发出很大的噪音,吃喝、抽烟,扔掉食物垃圾……

看来在京都这样的旅游胜地,外国游客比日本游客还多。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加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我们无法严厉打击那些扰乱礼仪和社会秩序的人。如果你试图起诉他们,他们会说“这是歧视!!”并把你当恶棍一样对待😩现在是时候摆脱日本盛行的过度自我牺牲精神了。

“修学旅行目的地正陆续从京都撤走……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加,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发出绝望的呼声:“日本人竟然没能游览到日本最好的地方,真是难以置信……”——这就是石破茂政府愚蠢政策的最终结果。对岸田文雄来说,日本也是一个被卖给其他国家的国家💢

而一些日本民众也提出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在京都乘坐公交时,有时根本上不了车,即使能上车,也会因为大号行李箱堵住通道,导致难以下车。或许可以考虑在购买公交一日券时强制出示身份证明,并在确认为外国人身份证件时,将车票价格提高到现在的5至10倍。同时,可以考虑在购票时告知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其乘车优先级将被降低。

我认为应当收取带有惩罚性质的高额特别费用。京都市民维持原价,其他日本人增加两成,外国人则将票价提高至五倍左右,这样来访人数必然会减少。先设定一个“这样刚刚好”的目标值,然后根据这个目标调整票价以减少游客数量即可。由于无法指望京都的各个运营方自行决定这些政策,国家应当充分认识到有一部分人正在为过度旅游而苦恼,果断提高外国人入境税等措施会比较有效。

而为了应对持续增加的游客压力,京都市成立了“京都市观光战略科”。专责处理观光管理问题,方案包括:推出外国游客专用巴士票;建议游客避免在高峰时段乘坐热门线路,改为使用地铁或租赁自行车等方式出行;在热门景点张贴多语种“禁止喧哗”“不可吸烟”“请勿进入私宅”等礼仪标识,并推出《京都观光礼仪手册》供游客阅读;部分区域只允许在周末或特定假期开放民宿,以减少对日常居民生活的干扰等。

而这次黄金周期间,小编同小伙伴们也前往静冈县的伊豆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旅行。其中一站就是伊豆的大室山,它是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取景地之一,也因其在春夏季节,整座山体像抹茶那样绿而出名,故网友称其“抹茶山”。

而要领略大室山的全景则需要乘坐缆车登顶。原本缆车的开放时间是每日上午的9点至下午5点,可能是由于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数的激增,3日那天大室山缆车直到下午5点45分左右才停止游客排队(缆车运营时间的延长官方并没有作出通知说明)。

当日大室山到伊豆高原站的接驳车虽然在站牌上显示5点半结束,但因为缆车运营时间的增加,小编和小伙伴一行想当然地认为接驳车也会随之延后。然而事实却是,当我们于6点多下山准备坐车回程之际,接驳车早已停止运营了。而在当时,遭遇这样情况的游客已经聚集在了大室山下的马路上。

成群的游客们在为如何回到车站、酒店等目的地而焦急万分。有不少中国游客拿出打车软件,奈何当时的情境下周边几乎没有可以使用的车辆。他们中有的开始抱团拼车,虽然有小部分在经过长时间等待后总算打到了车,但大部分依然没有办法回程,最终有的游客打算组队徒步“逃亡”。

而小编和小伙伴们急中生智,终于在一家酒店前台的帮助下打到了出租车,但是在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徒步回程的游客们。由于旅途偏远,途中的很多路段都没有设置路灯,他们只能凭借手机后置的手电筒照亮回去的路。

在国内某社交平台上还能搜索到当天结伴同行的中国游客们的发帖。虽然从大室山到伊豆高原站的直线距离是4公里,但依然需要近一个小时的徒步才能到达。

说起来,如果同样的情况在国内,小编认为一定不会出现这样“一车难求”的窘境。

一方面是热门景点人满为患、当地居民的生活深受影响;另一方面,游客在旅行高峰中陷入“求援无门”的困境。而日本于2006年通过的《观光立国推进法》中提出过,到2030年外国游客访日将达到6000万的目标。

将旅游业作为国内经济基础并以此提出相应法案的日本,如果无法在“欢迎世界”与“守护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恐怕很难承接住这6000万访日的游客量。如果游客被困在山脚,居民被逼上社交平台求助,那么这个数字不仅没有意义,反而可能成为日本旅游形象的伤痕。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