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在日本列车高声打电话30分钟,遭后排男乘客猛踹……
- 1745833017267
- 来源:旅日侨网
据日本网友爆料,几个月前,一位中国女子在特急列车上高声且长时间打电话,被后座日本男子猛踹。这件事近日被日媒报出后发酵。
据日媒《日刊SPA!》4月23日报道,在几个月前,46岁的篠塚光辉(化名)拜访完客户返回公司分部途中,在所乘坐的特急列车上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外国女性毫不避讳地在座位上用中文打电话,而且音量相当大。篠塚当时正用手机查看并回复工作邮件,那位女士的电话声显然对他的移动办公造成一定影响。他心里想着“快点挂电话啊!”突然,他看到坐在女性后排、看上去有20多岁的男性,猛地用脚踹了一下前排的座椅靠背。
可能是被背后那一脚吓到了,那位女性一度将手机从耳边拿开,但不久后又若无其事地继续通话。女士的这一行为似乎彻底激怒了后排男子,他开始不止一脚地猛踹女性的座椅靠背。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被踹了,那位女性突然站起身,前往了车厢连接处。
在日本,像新干线这样的列车,乘客在车厢连接处打电话是被允许的,但在座位上打电话仍被视为不合适。稍后,篠塚去洗手间时发现她还在车厢连接处通话,总通话时长大概有30分钟左右。换句话说,如果后排男子不做出行动,她很可能会一直坐在座位上通话。
除了在列车座位上打电话不被允许外,赴日旅游的国人,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行为常常会触碰到日本社会的公德底线。
据日媒Record China于2024年12月20日报道,一位中国网友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发帖称,有中国游客在日本电车上“霸占座位”,帖子一经发出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那位网友在回忆当时情形时说:“他们是来自四川的一家人,带着小孩,占据了7人座。孩子穿着鞋站到了座位上,父母坐姿也很随意。孩子的玩具散落一地,父母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把行李箱竖着排成一排,导致空着的座位使人也无法坐下。当时周围站了很多日本人,有年轻人也有老人。”
该网友配图并写道,每当看到“某某国家的人讨厌、歧视、排斥中国人”这类话题时,我总会思考:到底是谁在败坏中国的名声?”
在这篇报道中,还有其他人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前几天在富士山脚下的山中湖,看到中国游客抓锦鲤,真的被震惊到了。其他国家的游客都在说“Oh my god!”
也有人分享了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我从奈良坐电车去大阪时,遇到一对中国情侣占了三个座。我用中文礼貌地说‘能不能挪一挪’,结果他们立刻回应说‘不行!’我真是哑口无言。”
不仅如此,小编有一次在东京乘坐常磐线电车时,从西日暮里车站上来三位操着上海口音的中年女子,她们站在车门口一路有说有笑,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最终行驶到北千住车站,有一位日本中年女性走向她们,说道“もう少し小さい声で話してもらえますか?(请你们说话小声点)”。三名女子这才收敛一些,其中有一个人喃喃说道,“哦哟,管你什么事的呀”。她们在绫濑站下车后,坐在小编旁的那名日本中年女子小声说了句:“全く礼儀がない(真是没有教养)。”尽管她指的是那三位中国女子,但听懂这句日语后,小编也倍感羞愧。
自20世纪以来,日本各大电车公司通过漫画、标语、广播等方式,不断宣传“乘车礼仪”。例如东京都交通局每年都会发布“マナー広告”(礼仪广告),以诙谐或艺术的方式提醒乘客注意公共行为。这些软性引导强化了社会对“电车礼仪”的认知,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的行为习惯。
另外,日本社会强调“迷惑をかけない”(不给别人添麻烦)和“空気を読む”(现场氛围感)。这使得人们在电车这样密闭公共空间中,格外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吃有味道的食物;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尽量不占用过多空间(如背包前背、收起伞具)。这套行为规范体现出日本文化中“和”的精神,即注重与他人和谐共处、遵守秩序。
日本是一个高度集体主义的社会,在这样的文化中,个体是群体的一部分,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整体氛围。在日本文化中,违反规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对群体秩序的挑战。所以,当日本人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尤其是电车上大声说笑、接听电话等行为时,他们的表现通常较为激烈,因为他们对“规则破坏者”的“挑战行为”无法容忍。
或许你只是想“轻松一下”,但旁人看的是“这个中国人怎么做事”;或许你只是“没注意”,但别人记住的是“中国人好像不守规矩”;我们可能是“少数例外”,但在舆论中,“个体行为”常常被看成“群体标签”。
中国有古训:“入乡随俗”,这既是智慧,也是尊严。小编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提醒,无论是身居日本的华侨华人,还是来日旅游的中国游客,我们既然踏上了别人的土地,就应学会尊重与适应尊重“他乡之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