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本无现金支付达42.8%:那些坚持用纸币的人在想什么?

  • 来源:旅日侨网

3月3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日本人2024年度无现金支付金额,全年达到了14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9万亿元)占比为消费总额的42.8%,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2024年日本非现金支付金额及其消费占比变化表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日本2010年的无现金支付仅为38万亿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7.8万亿元),消费占比13.2%,在数十年间支付金额和占比持续稳步上升。经济产业省表示,未来希望将无现金支付比例提升至80%。

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未来非现金支付比重将提升至80%

百花齐放的日本电子支付方式

作为曾经的现金支付大国,对于个人信息和隐私十分敏感的日本民众来说,这一巨大变化无疑打破了他们一贯的传统支付习惯。让我们来看看这一数据背后,部分日本国民的心声。

几年前,全国各地都发生了智能手机被黑、大量资金被盗的事件,于是我不再使用网上无现金支付。相反地,我只使用不通过网络手段的非现金支付方式。一味追求方便,一旦被盗窃就得不偿失了。

非现金支付方式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对于你的购物记录、阅读记录等信息被半永久地存储和管理,这令人感到不舒服。这也是我为什么尽量不链接我的登录信息,并在购物时候使用多种电子货币支付方式的原因。

研究表明,无现金支付会导致更多的花销。我也有同感。金钱就是时间,所以我又把现金作为主要的支付方式。

请教老年人使用手机支付吧。结账速度太慢了,真的很生气。

我是一位笑脸盈盈的现金支付派老年人(笑^^)。任何(无现金支付时可能发生的)机械故障都和我无关。

无现金支付和手续费到账时间的滞后问题,以及如何确保灾难发生时现金的实用性...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实现无现金化?还是应该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支付呢?很难取得两者的平衡啊!

由此看来,虽然日本消费市场非现金支付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日本民众对于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不安感”依然存在,持可以接受但并非完全认同的态度。

而与此同时,日本大型饮料企业三得利于上月27日宣布,将陆续在其自动贩卖机上引入新的无现金支付服务。

三得利旗下的自动贩卖机

使用应用程序“Jihanpi”可扫码支付

三得利旗下自动贩卖机对应的应用程序“Jihanpi”

该支付程序是基于三得利公司自主开发的应用程序,用户需事先在智能手机上下载该应用,并从信用卡、二维码支付等13种支付方式中预先设置要使用的支付方式,只需将手机靠近自动售货机即可完成支付。

三得利官网通知

其实早在去年12月初,三得利公司就已首次在北海道地区推广使用该程序和其配套的自动贩卖机了。今年三月底开始于日本全国各地陆续推广中,目标是今年年内将15万台机器投入使用。

对于一个长期以来都推崇现金支付的国家,为何会全力推广无现金支付,究其原因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自2019年开始消费税上调至10%后,为了缓解消费者压力,政府推出“无现金支付返现补贴”政策,鼓励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电子支付。而2025年大阪世博会、2030年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也在加速推动日本向无现金社会转型;二维码支付具有低成本优势,使得便利店、餐饮店、小型商户更容易接受;日本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持续上升,且近年来,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赴日游客中的广泛使用,日本商家开始接受二维码支付模式,并逐渐推广到本地消费者;新冠疫情暴发后,减少接触式支付成为趋势,无现金支付被认为更加卫生且安全;过去,日本电子支付市场主要由信用卡(Visa、MasterCard等)和交通IC卡(Suica、PASMO)主导,但二维码支付的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各大金融机构、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支付服务,形成激烈竞争;尽管日本社会对现金有高度信赖(如防诈骗、个人隐私等考量),但随着年轻人习惯使用手机支付,传统观念正在改变。

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中,小编也深切感受到了日本社会越来越普及的无现金支付方式。除了超市商场等日常购物,政府办事机构也开始加入无现金支付方式。就在最近一次前往区役所办理个人番号卡时,使用了PayPay(相当于中国的支付宝)来支付业务办理的费用。

141万亿日元的无现金支付背后,是老人们数硬币的专注神情,转变成为自动贩卖机扫码”哔”的一声。但或许,日本社会正在经历的这场支付革命,并不是让后者百分百取代前者。让每个人都能安心地支付,才是支付方式多元化的真正意义所在。而相信在未来,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的融入,非现金支付将变得更加安全、智能。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