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媒称大米涨价全赖中国人倒卖,日本网友根本不买账

2024年8月开始,日本大米出现了紧缺现象,超市里的大米被抢购一空。虽然随着秋季新米的收获,短缺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米价却始终维持在高位,再也没下来。

2月18日,一则日本媒体的新闻报道称,中国人倒卖大米也是大米涨价的原因之一,引发网友们纷纷评论。

日本记者发现,一位住在千叶县的中国女性,正在小红书上倒卖日本大米,并声称:只能上门自取。日本节目组便前往她的家,站在门前通过对讲机进行了采访。

这位中国女性声称:“大米是从日本农民那里买到的,共300公斤,存放在自己家的玄关处,因为听说接下来还会涨价,就买了很多。”还说自己转卖大米是为了那些买不起米的人。

日本记者采访时,这位中国女性告诉记者,她的大米定价为30千克一袋,卖1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30元)。但据附近购买过她家大米的居民称,真实的价格是2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100元)。另一位邻居也声称收到了她发放的广告,但是觉得太贵了就没有买。

该视频下的日本网友纷纷表示不满。

希望卖不出去都被剩下,损失惨重

真的,差不多得了真的很讨厌啊

还有网友质疑倒卖大米是否需要缴税。但是根据日本的法律,如果每年销售不到20吨的大米,就不需要向国家申报。因此这种倒卖完全是合法合规的。

话说回来,谁能想到大米还能成为倒卖对象呢!

一位中国台湾网友也对此新闻感到质疑:低买高卖本就是正常做生意的本质,盈亏自负,无可厚非。

的确,虽然从道德上来看倒卖的行为令人不舒服,但仅仅是个人的倒卖行为怎么可能影响全日本的米价呢?

还有日本网友发帖:日语都不会的尼泊尔人在倒卖大米。为什么连日语都不会的尼泊尔人大量采购大米,在社交平台出售呢?连日语都不会,有卖米的许可证吗?大量的米保存在神户的办公楼里。

可是,如果仅仅因为几个外国人的倒卖行为就能把日本米价翻一倍,那日本的经济系统也太脆弱了吧……

果不其然,在另一个指责中国人囤积大米的新闻视频下,看透真相的日本网友也愤怒了。

日本记者先是采访了一家中华料理店。店主称,去年开始大米涨价,就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看到了有卖米的信息。

每家限购60千克,5公斤大米卖2430日元(约合人民币118元),东京地区还能配送。

记者还采访了一位新潟县的农民。该农民接受采访说:“有中国长相的人来买大米,声称有多少就要多少。”

虽然许多日本媒体都想要将米价高涨的原因归结到中国人的身上,但评论区的日本网友却根本不买账。

日本的大米从米农的田里,到消费者的餐桌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首先农民生产的大米,会按照收购合同的计划量交给日本农协。再由日本农协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卖给超市和饮食店,最后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但农民还会留下一小部分进行农家直销,以及自家食用。

而农民自留的大米本就是在合同之外的量,那少得可怜的大米即使全部卖出也不会影响整体的大米价格。

因此中国人上门直接跟农民买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农民本就享有这些米的自主处理权。

尽管日本媒体都想要将米价高涨的原因归结于囤积、倒卖大米的中国人身上,但评论区的日本网友却根本不买账。

这是政府的责任啊……就像是基础设施遭受攻击一样,而政府却把钱交给外资……而对国民却是增税……真的是完蛋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JA(日本农业协同组)参与其中,为什么不做点事情呢。

真是很疑惑,为什么政府无法尽快完成这么简单的调查。可以清楚看出国会议员和官僚在懒散地工作。如果你们没有用处,那些薪水是由税金支付的,那就退还薪水并去重新找工作。

这是农水省(农业水产省)的失策。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媒体也回过味来,纷纷开始分析农协的问题。用中国人或尼泊尔人囤米倒卖来当理由也太过无力,有点常识的日本网友都难以接受。

日本政府2月14日宣布,将释放储备大米中的21万吨来应对米价上涨的问题。接下来就看这批大米上市后,米价能否恢复到本来的价格吧……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