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199】把自己“玩”死在战场的远征大将中川秀政
- 1724391930303
- 来源:正观东瀛
在日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油断一秒,怪我一生”。这可不是什么炒菜之义,意为粗心大意1秒钟,将带来一辈子的损失。它提醒世人要仔细、谨慎行事。如果要给这个“熟语”找一个释例,我觉得非中川秀政莫属。
日本的历史人物和俊才英杰辈出,留给中川秀政的文字少之又少。但对作为“战国三杰”成员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来说,中川秀政都和他们有着特别的关系。他是前者的女婿,在父亲死后一路高歌,又成为丰臣秀吉的帐下大将。如果说,日本的战国武将留名的背后,总得有件引以为豪、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么,遗憾的是,对于这个25岁就英年早逝的武将来说,能在历史上留痕的,只有被后世津津乐道的那一场“油断”荒唐之战。
总体来看,中川秀政有个很不错的人生“起跑线”,既有一个被太田牛一写进《信长公记》的好父亲中川清秀,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拼爹”,还有幸娶了织田信长的女儿鹤姬,能够“拼妻”。两把好牌,让中川秀政多了功成名就的概率。有学者认为,中川秀政的“上位”多源于父亲的有功。但不可否认的是,能够被织田信长看中的乘龙快婿,一定也不是等闲之辈。例如,迎娶冬姬的蒲生氏乡,还有迎娶永姬的前田利长,都是赫赫有名之人。显然,比肩这两人的中川秀政也更多靠的是实力。15岁就坐上位于今天大阪府内的摄津茨木城城主的王座,称之为“英才”并不过分。
事主丰臣秀吉之后,中川秀政的才能也进一步展现,在1584年、1585年的小牧·长久手之战和进攻四国等战役中屡屡立功受赏,17岁时进一步成为位于今天兵库县三木市的播磨三木城城主。如果按照这样的文本节奏继续出演,中川秀政的军事和政治生涯或许不止于一介家臣和武将。可历史往往有着变幻莫测的剧本。丰臣秀吉一生戎马,名载史册,但难以抹去的是被视为愚蠢之策的“出兵朝鲜”。因战事所处历史年份,日本又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在这场战事中,中川秀政偏偏被命运赋予了更为愚蠢的谜之角色。1592年开始的文禄之役中,中川秀政率3000人渡海,目的地是“水原”,恰好距首尔向南约30公里,也就是京畿道。中川秀政并没有处在很理想的战况之下。战争初期,虽然日本在各线战场高唱胜歌,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地形难以把握、物资调度困难、民众反抗四起,迫使彼时日本面对逐渐胶着的状况。对于中川秀政而说,当务之急是打开局面。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困难之中,中川秀政做了谜一样的事:狩猎。这里的狩猎,是使用猎鹰。在事态吃紧的战场还有闲情逸致狩猎,无疑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怪事。更要命的是,在这场狩猎中,中川秀政被敌军围困而死,以一种“见不得人”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这番操作,日本学者有着3种不同的见解。第一是“闲暇说”,认为战事胶着之下,为缓解压力情绪而外出散心。第二是“训练说”,认为织田信长素有借猎鹰狩猎而对情报信息系统进行检查的做法之说,中川秀政效仿借以查看敌情,摸排情况。第三是“调度说”,在物资困难情况下以狩猎摸索补充粮草食物。
几种学说都有着令人质疑之处。当然,如果安全归来,背后的谜也将被永远深埋在历史的土壤之下,偏偏中川秀政死于狩猎途中。不仅如此,根据《日本战史·朝鲜役(文书·补传)》(参谋本部编,偕行社,1924年版)记载,中川秀政的这次举动,在1593年12月6日向丰臣秀吉上报时被虚假捏造为军事巡视途中遭遇伏兵而亡。因为,日语中的“讨死”和“横死”,在统治者的眼中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死法,可以决定家族的命运。显然,为趋利避害,中川秀政的手下选择谎称“讨死”。不过,这并未逃过丰臣秀吉的眼。很快,谎言被揭穿,中川秀政人生的句号以一枚“污点”取而代之。
中川秀政的生与死,是否改变了丰臣秀吉在朝鲜战场上的命运和气数,未可知。但能够肯定的是,把自己“玩”死在沙场的行为,在冥冥之中也为历史的走向添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助力。
马虎,会害死人的。在400多年前的日本,已经真实上演了。(2024年8月21日写于中国西安皇苑华美达广场酒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