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老龄化的日本求职市场现状 企业纷纷盯上潜在求职者家人...
- 1709201536823
- 来源:旅日侨网
又是一年就业季,大学生求职即将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日日本就业市场流行着这样一个词“オヤカク(亲确)”。
该词意指企业在向求职者提供工作机会时,事先获得其监护人的批准。根据日本某求职信息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求职者的家人称,收到过来自不同企业的“求职意向同意书”。这种事情在之前的日本可是很少听闻的。
那么为什么近些时候,企业会将求职者的家人也牵扯其中呢?
据日本就职情报网站研究员长谷川洋介表示:“由于日本少子化加剧,大学生人数正在逐年减少,企业间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形成了所谓的‘卖方市场’,另外,亲子关系这方面,近年来也有所改善,变得不再像过去那般割裂,协商事情也变得更加容易。如果父母认可孩子的工作offer,这将会有利于激发其加入公司的愿望。我认为未来开展オヤカク(亲确)公司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与国内求职者相似,日本求职者也会同时投递多家公司,并在收获多方offer后择优应聘。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自身各方面不具备与大手企业相竞争的能力,故而将视线投向潜在求职者的家人身上。
对此,日本就职情报网站对准备在春季进行就职活动的851名大学生的家人进行采访调查,接受过“亲确”的人数量超过半数了,占比52.4%,相比6年前调查的数据——17.7%有显著的增加。
此外,17.3%的家长表示他们“被邀请参加内定仪式或入职仪式”,8.6%的家长接收到过公司准备的“监护人向”企业信息资料。
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给予潜在求职者监护人提供适当的情绪价值,来弥补企业间直接竞争的不足,博取求职者的青睐。
据悉企业间向求职者家人进行“亲确”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会接到企业人事处或是行政处打来的电话,询问是否同意其孩子(求职者)入职,又或是在“入社誓约书”等文书上让家长签名,并且誓约书上会标明:“提交后,我们不会无正当理由拒绝其录用。”
为什么“亲确”会广为流行?
一家招聘信息网站对今年的求职者进行了调查,调查了决定内定单位时的商议对象,结果“父亲或母亲”最多,占比61.9%。该招聘信息网站的负责人认为,亲子关系的变化是“亲确”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学生和家长们怎么看?
一名正在求职的研究生在采访中表示:“有家向我提供工作的公司表示让我和父母联系,就是否同意接受此工作需要向父母进行确认。但说实话我不知道这家企业的真实意图,所以会有点困惑。我一直认为在找工作时只要考虑自己想做什么,和父母的意愿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一位50岁左右的母亲表示:“求职那会孩子都已经是大学毕业要步入社会的年纪了,所以关于求职什么的还是希望孩子独立一些自己决定。”
(话里话外就是“自己的事别来烦我”。)
而她高中3年级的女儿则表示:“(我觉得)最终是自己来决定,但是出于会碰到什么需要求助的事情/时候,所以想和家人商量一下。”
“家长说明会”的推广
2023年12月大阪府的某IT公司正在举办オヤオリ
“亲确”并不是企业与潜在求职者家长拉近距离的唯一途径。
日前,被称为オヤオリ的“家长说明会”正在企业间流行起来。其目的是借此机会让求职者们与父母一起参观公司,加深对公司的了解。家长说明会中,公司代表会讲解工作内容和业绩稳定性,并直接回答各位监护者提出的诉求,让家长放心。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员工手岛麻帆小姐表示:“如果家长们对于孩子的预期工作单位所知甚少,便会感到焦虑不安,所以我认为向家长传达这些(公司的具体)信息会有效并消除他们的疑虑,这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日本求职网站“マイナビ(Mynavi)”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日本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为615,606名,在“新鲜血液”如此少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弥补自身条件不足转而盯上求职者家人,打起“情感牌”也是可以预料到的,但若是将“亲确”安在入社誓约书中,是否就在合同层面表明“亲人的意愿”将介入到求职者的“职业选择”当中,而这样的介入是否就违背了求职者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发生父母意见与求职者自身意愿相左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