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日本每年有9万人“人间蒸发”!消失的日本人断绝与亲人联系,连警察都甩手不管…

  • 来源:东京新青年
一边是每天奔走于大众澡堂、廉价宾馆的“寻人侦探”, 一边是体系化、流程化,付钱就可以“一键搞定”的“夜逃屋”(帮助客户一夜之间消失、实现社会性失踪的公司或民间组织)。 登载在各个都道府县警察局官网上面的寻人启事,就像被时代遗忘的落伍网站一样,无人问津,却也在连年递增。 有的人想逃、有的人想找到······人类社会,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滚筒洗衣机,习惯了生活规则的人,即便被循环甩打,依然可以留下;但如果是被视作“无用”的水分和脏污,就会被甩出机体之外。 如今的日本,每年有约9万人“人间蒸发”。 蒸发——与自杀、离家出走相比,这种行为更具突发性。也许是一个看上去与常人无异的、拥有正常社交关系和生活圈的人,但就是突然有一天,TA不见了,没有先兆、也难有踪迹可寻。 21岁的真纪子,在4年前,突然消失。 衣服、娃娃、手机······她什么都没有带走。 挂着可爱玩偶的自家钥匙,也被她挂在了窗户栏杆上。 消失前的真纪子,和爸爸妈妈共同居住在一栋公寓楼里面。虽然曾经患有类似抑郁症的精神方面疾病,但她和家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因此,她的蒸发,让父母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痛苦之中。 “对不起,突然这样不告而别。谢谢你们曾经那样保护过我、爱我、鼓励我。Rabi(真纪子的娃娃)、爸爸、妈妈,你们要幸福!” 唯一让父母认知到“女儿离开了”的,只有上面这封手写的书信。 “比起留下这样一封书信,我真的很希望,她能和我谈谈,告诉我她的想法······”真纪子的妈妈说。 自从真纪子消失之后,妈妈一直活在悲伤之中,每天以泪洗面。 真纪子的爸爸一直将女儿的房间保持原样,希冀着有一天,她能回来。 在真纪子刚刚失踪的那段时间,爸爸妈妈经常会坐在家附近商业区的一个长椅上,一坐就是一个小时。 他们希望可以在往来的人群、车辆中,发现孩子的身影。 “我们去了警察局很多次,”真纪子的爸爸说,“有一次,甚至是在半夜。那天,我妻子整夜都在哭,几乎快要崩溃,所以我就带着她出发去了警察局,想要寻求他们的协助。” 可是,在日本,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失踪的成年人自杀或犯罪,则警方并没有义务出警。 由于并未发现真纪子的遗体、也没有关于她犯罪的迹象,所以警方表示,不会出手。 在无尽的等待之中,真纪子的父母只得学着接受女儿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的事实。 有的父母在等待中习惯了绝望,有的父母则相对幸运,终于盼回了孩子。 上面这位大叔的儿子,也曾经“人间蒸发”过。 虽然接受过日本民间寻人组织的帮助,但始终没有线索。 “儿子消失的那段时间,我会定期往存折里面存钱。每次看到有提款记录,我就知道,他还活着,还活在某个地方,我就能稍稍安心些。这也算是我和儿子之间的一种连结吧······” 几年之后,儿子重新出现在了家门口。 失落无助的家人,寻找亲人的欲望,衍生出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寻人侦探。 HARAICHI侦探事务所的川村,一天要跑50个廉价宾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好,请问您见过照片上这个人吗?” 在相对比较注重个人隐私的日本,这样的问句一般都会引来另一句反问:“请问你是警察吗?” 出于维护个人情报的基本常识,大部分宾馆、浴场的工作人员,都会选择不回答川村的问题。 不仅口头询问艰难,“调摄像头录像”这件事,在日本也是难于登天——首先,日本的监控摄像头并未普及到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另外,摄像头录影也不可能轻易透露给非官方人士。 但即便是这样“只能派上一半用场”的侦探,每天也需要支付给人家4000人民币,才请得动。 从寻人的视角来看,“找到”,是他们的全部期待。 从“蒸发人”的视角来看,“消失”,才是他们真正的愿望。 《完全失踪指南》、《超级失踪入门》······有需求才有市场。在日本的书店,你甚至可以找到不少像上面这样,教你怎样“蒸发”的书籍。 对于很多“蒸发人”来说,离开、消失,约等于“重启人生”——和从前一塌糊涂、支离破碎的生命说永别,在另外一个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地方,没有任何负担地活着。 举世闻名的大阪西城区,就聚集着一众蒸发人。 “与过去诀别”,并不意味着新的生活有多么优越、富足。相反,他们也许更加困窘,更加困难地“活”。 但即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最终走向自杀之路,他们都不愿回到过去的生活。 西城区内的一个基督教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接济着附近的蒸发人。 白天,这些人被允许坐进教堂,听赞歌、做祷告。 教堂里也会时不时地给大家分发食物。 到了晚上,他们则需要回到自己路边的摊位,暗暗期待着,今晚,别下雨。 这位60岁的大叔,已经“蒸发”了27年。 “如果我还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着的话,现在可能连孙子都有啦!”他笑着说。 大叔曾经迷恋赌博、尤其钟爱赛马。欠下一屁股债的他,当时不得不依赖兄弟姐妹帮他还债。不想一直以那样的形态活下去,于是,他选择了蒸发,“逃开”那个窘迫不堪的身份。 接过教父递来的晚餐便当时,他连着说了4声谢谢。 在大叔眼中,一份便当,也许可以用真诚的“谢谢”予以回馈。可是,滚雪球一般的赌债、代表“人生失败”的斑斑劣迹,这样的一个“自己”,该怎么面对亲人、朋友、爱人呢?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