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太会做生意震惊日本人,蔬果店物美价廉,甚至还卖机票?
- 1685451644645
- 来源:东京新青年
此前受到疫情影响,日本人开的蔬果店接连倒闭,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倒闭潮”。
不过与此同时,中国人经营的蔬果店反而逆势增长,难怪有日本阿姨会感概道:
“现在日本到处都是中国人开的蔬果店”。
面对来自同行的竞争,一位经营蔬果店多年的日本老板娘也直言,现在能开新店的基本都是中国人。
横滨市横滨桥通商业街成立于1928年,在这条全长仅有350米的商业街上,有11家蔬果店,其中有4家就是中国人开的。
从店面上就能直观认出是中国人开的店:
价格牌都是用中文写的,实在令人熟悉。
蔬果琳琅满目,排放整齐,让路人都想驻足看看有什么好买的。
走进店里,仿佛回到国内,店长和店员都是中国人,热情爽快地招待客人。
为什么日本人都经营不下去的蔬果店,能被中国人盘活了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太会做生意,商业头脑震惊了日本人。
中国人就会利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地扩大经营业务的范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除了专门售卖蔬果之外,有的中国人还会同时售卖海鲜。这些经营范围都是商业街所允许的。
不过最厉害的当属这家蔬果店。
一栋小两层的楼面,分工明确:一楼是主业,专门售卖蔬果海鲜,二楼还提供不动产、订机票甚至翻译服务。简直是万事屋一条龙的服务,超出日本人的想象。
有中国老板娘直言,最初开业来光顾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日本人大概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不过最近日本客人明显增多了。
在这家店斜对面就是一家日本人开的老牌蔬果店。日本店家坦言,一直都很在意对面中国人的生意情况,毕竟大家是同行。
“中国人卖的东西价廉物美,他们总是定了‘一个赢不了但绝对不会输’的价格,因此竞争还是挺大的。”
不对比就不知道,相较于日本人,中国人卖的东西确实便宜多了。
同样的2根大葱,日本人卖170日元,中国人只卖108日元。
同样的番茄,日本人卖530日元4个,中国人只卖380日元5个。就这么看去,中国人卖的番茄品相甚至比日本人的要好不少。
在中国人的店里,一大袋蔬菜甘蓝只卖100日元、一根白萝卜98日元、洋葱78日元,而且这些价格都是已经含税的!实在是太便宜太良心了。
不过也有人生疑:同样的商品,为什么中国人能卖得如此便宜?
老板娘爽朗地回答,这是因为薄利多销。一次性大批量进货,进货价就会便宜,成本降低了,自然就能卖得便宜一些。
与此同时,如今在日本大大小小的蔬果批发市场上,中国人也明显增多了。
比如横滨中央批发市场。这里汇集了海内外的各式蔬果,以此为中心销往全日本,因此在这里围绕商品的竞争更为激烈,通常从早上7点开始,竞拍就会如火如荼进行。
日本批发商坦言,中国商家很聪明,他们进货都是大批量进货。而且中国人不会扔掉那些被日本人嫌弃、外表有所残缺的瑕疵蔬果。
比方说这包胡萝卜,其中有一根就是开裂的。
不过日本批发商直言,日本人所说的“瑕疵蔬果”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口感、味道和营养上和正常蔬果的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看起来有些不太美观而已。
但这些瑕疵蔬果,日本人曾经对此嗤之以鼻。
事实上,日本商家大多都“不卖瑕疵品”。比方说日本人一定要卖那些个头一样的蔬菜,番茄之类的,而一包大小不一的番茄,就被日本人称为“瑕疵品”,价格要足足便宜一半。
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农业协会为了保价,直接不收那些外表有瑕疵的农产品,农协需要的都是同一规格的大小、同一标准的品相,久而久之日本商家和消费者都抱有一种“瑕疵品不能买卖”的思想。
这样导致了日本农家在处理那些卖不出去的瑕疵蔬果时,只能自家吃、送人或者直接扔掉,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粮食浪费。
蔬果进货成本高、日本商家自然高价卖,根本不可能像中国人蔬果店这样售卖物美价廉的商品。
不过如今越来越多日本消费者再也不会关注蔬果的外表,只会关注价格。 毕竟近年来日本物价一路走高。日本总务省发表了日本4月最新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04.8,比去年同期上升3.4%,连续20隔越超过去年同期。其中以食品的上涨为最高,上升为9.0%。很多日本人都大呼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了,生活成本直线上升,因此以实惠当先的中国蔬果店,自然成为日本人的新晋心头好。 事实上,中国人的加入活跃了日本整个蔬果市场,如何能从新型的竞争关系中把握机遇,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