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治安恶化 神话崩溃:日本走向风险社会

  • 来源:东瀛万事通

中文导报 一周话题

作者:申文

5月9日,日本东京银座一家名表店,遭蒙面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明抢。凶犯用器具砸碎陈列柜,抢走了100多只高级手表,然后大摇大摆地驾车逃遁。这是一起在路人视频直播下的抢劫案,冲击性的影像通过网络瞬间传遍世界,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在素以安全文明、治安优良著称的日本出现的画面。

这次抢劫案是日本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刑事案件的最新一起,涉案嫌犯的明目张胆、旁若无人、幼稚愚蠢令人震惊。涉嫌犯案的四名青少年已被警方逮捕,他们的年龄介于16到19岁,均住在横滨,是私立高中的学生,其中一名嫌犯还是中学生。警视厅正调查被捕的4人涉及抢劫案的全过程,包括是否有指示犯罪的幕后主使人。

如果说这起抢劫案“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或不为过。所幸犯案过程中,只有物品损失,没有人员伤亡,但对于日本的社会治安,尤其是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的银座街头来说,却被贴上了耻辱的标记。有日本网友犀利指出:高中生在银座公开抢劫,这已是末世景象。

据日本警方消息,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关东多个地区发生入室盗窃案,到2023年1月,报案更加密集,情况愈演愈烈。去年以来,日本出现了一系列入室入店抢劫案,闹得人心惶惶。从空巢独居老人到繁华闹市店铺,都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日本人犯罪团伙在菲律宾、柬埔寨等地遥控国内的抢劫和诈骗活动,幕后主犯近期落网被遣返。

3月21日,在东京池袋发生了入室抢劫案,受害方是中国人开设的公司。犯罪嫌疑人伪装成煤气公司的检查人员,进入室内抢劫。被害人正当防卫时刺伤一名嫌疑人,其他歹徒带着抢夺财物迅速逃离,而受伤歹徒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3月24日、4月14日、5月7日,东京上野的贵金属店等接连发生抢劫事件。上野附近的御徒町地区,是日本中古奢侈品店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新品价格上涨、供应不足等影响,日本市场上二手珠宝和手表等奢侈品交易出现热潮。日元贬值更让到店的外国游客趋之若鹜。然而,上野的珠宝、手表等奢侈品店频频被抢,不仅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更呈现出模仿犯罪的蔓延,警视厅正在就事件的关联性做进一步搜查。

4月,警察厅公布了2022年犯罪形势报告:刑事案件举报数总计60万1389件,同比增加5.9%,时隔20年再次出现增长。2022年的街头犯罪(道路抢劫、抢夺、盗窃自行车、街头施暴/伤害/恐吓等)案件数同比增幅高达14.4%。而入室犯罪(入室抢劫、入室盗窃、私闯民宅)案件数减少了1.9%。据推测,这些现象是放宽新冠疫情防控行动限制的影响所致。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减少了外出,而放宽疫情防控并不能成为“重大犯罪”案件上升的理由。日本治安恶化、安全神话崩溃的标志性事件,是2022年7月8日由无职人员、原自卫队员山上彻也公开刺杀了前首相安倍晋三;而2023年4月15日,无职人员木村隆二作为模仿犯,又向岸田文雄首相投掷了爆炸物。这两起凶杀案的共同点是没有政治诉求,构不成政治谋杀,嫌犯的动机幼稚单纯,对行凶作案的严重后果没有认识,充其量只能归入刑事案之列。而发生在上野、银座的随机性抢劫案与此类似,显示日本社会的治安风险正在积累上升。

2022年在全球163个国家中,日本以治安良好而排名第10位。但2021年厚生劳动省发布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概况显示,超过6成的人表示近10年来日本治安在不断恶化。日本内阁府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实施的“治安相关舆论调查”结果,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近10年来治安恶化”。2022年7月,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街头遭枪击身亡后,在警察厅10月调查中认为日本治安“良好”的受访者比例同比减少了7.3个百分点。其中,面对治安恶化“会联想到哪些犯罪”?回答占比依次是“无差别杀伤事件”为63.5%,“电话诈骗等”为62.4%,“虐待儿童”为55.5%,“网络犯罪”为54.1%,“暴力和伤害事件”为44.4%,明确反映出日本的世相。

目前,日本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和瓦解,成为“风险社会”重要特征之一,通常表现为自杀率、犯罪率走高,恶性案件频发而导致的社会治安恶化。整体来看,日本的治安状况堪忧。回顾日本近些年来恶性案件频发,如2008年“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2018年“东海道新干线随机杀人”事件、2019年的“京都动漫纵火案”,以及前农林水产省事务次官熊泽英昭杀死长期蛰居的儿子等,这些标志性案件都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严重冲击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而枪杀安倍事件与袭击岸田事件,也是个人对生活现状不满、对社会充满仇恨而引发的极端犯罪。

日本社会出现的种种症候印证了“风险社会”理论提出者、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论断: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风险更多是由经济的畸形增长、技术的片面发展、社会结构的畸形化、贫富差距的过大、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和环境生态的损害等因素造成的。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失去了30年,逐渐形成了“无缘社会”“低欲望社会”,中产意识塌缩、自我认同下降,日本在主流社会意识分化和混乱中趋向不稳定,导致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规范的失序,也影响到了新生代的价值观涣散。

一系列凶杀案、抢劫案频频发生,正给日本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阴影,再加上作案手法简单粗暴,少年犯罪低龄化,盗窃抢劫轻罪化,都突显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日本民众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社会治安水平的呼声日高,政府必须以实际行动予以回应。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