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少子化影响,日本上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大幅减少,2020年全国约有956万人,较2010年减少了近100万人。
日本《新闻周刊》2月22日报道称,去年春天只有1.7%的学子未能考上大学,现在,学生的升学压力变小,与过去的竞争情况进行比较,过去堪称“考试地狱”。
也就是说,一百个学生里边,只有不到两个人没考上大学,这个升学率别说是在亚洲,就是放眼全世界,也难有与之匹敌的。
要知道,日本可是最早被称为“东亚卷王”的国家,在40多年前——1980年,日本曾发生一起高考学子用棒球棒杀害父母的案件。这位学子当时是第二次参加高考,因考试疲惫不堪而心理失衡。

当年,日本报考大学的人数为63.7万人,而最终成功入学的人数为40.8万人,也就是说,有22.9万人未能考上大学,不合格率为35.9%。
作为上大学考试竞争激烈程度的指标,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日本高考的不合格率超40%,到1990年,不合格率达到顶峰——44.5%,当年有88.7万人参加高考,但只有39.5万人成功考入大学。
但近年来,不合格率却大幅下降,甚至让人怀疑考试的真实性。2000年的不合格率为20%,2008年跌破10%,最近的2022年春天仅为1.7%。今年开始已经可以说是“大学全入时代”。这与90年代初的“考试地狱”时期相比,犹如隔世之感。

这是大学整体的情况,也许有人会质疑,只有有实力的大学,竞争还很激烈。确实如此,有的考生贴着“四当五落”(睡4小时合格,睡5小时不合格)的便签纸,激励自己勤奋学习。
但是,随着少子化的加剧,今后将进入更容易考上名牌大学的时代,其他的一些大学将被逐步淘汰。
于是就有人说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别说是上大学了,就是考名牌大学,也会变得更容易。新生儿越来越少,考生也就一年比一年少,等到考生数下降到和重点大学的招生人数一样,不就实现“人均985”了吗?
那可就想多了,少子化带来的升学率高只是特定时期的偶然现象。

少子化的长期结果是老龄化,随着年轻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压力,教育行业支出也会相应地减少。
多个日本地方的私立大学,因无法获得足够的生源,出现了被迫关闭的现象,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称,全日本582所私立大学中,210所学校已低于定额人数,事业活动收支赤字的私立大学占全体的约4成,日本发布了全新的财务指标,如果经营状况没有改善的话,这210所学校全部面临停办。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万人。

从19世纪末有这项统计以来,这是100多年来的最低值,这也为多年来受到少子化困扰的日本社会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少子化时代,如今,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1月6日,在自民党主要干部会议上,岸田首相强调了新的少子化对策的必要性,指出:不光支援的范围和金额强度要变,还要推进育儿的社会意识变革,需要与以往政策不同的异次元政策。

同日,岸田指示儿童政策担当大臣小仓将信,以(1)强化儿童补贴等经济支援、(2)扩充对幼儿教育、保育等的支援、(3)推进(包括强化育儿休假制度在内的)工作方式改革、为三大支柱展开讨论,尽快将异次元少子化对策具体化。
不过,尽管日本近年的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不断有日媒提醒,当前日本“全员上大学”的福利不会维持太久,为了应对今后经济随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必要将重点转移到职业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