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明共融,谱写和平新篇——“东西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东西文明比较互鉴》出版三周年纪念活动在东京举办
- 1753368362384
- 来源:旅日侨网
2025年7月22日,“东西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东西文明比较互鉴》出版三周年纪念活动在日本东京多元文化会馆召开。此次活动汇聚了中日学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文明与国际秩序构建”展开深刻对话与探讨。
活动伊始,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陈隆进致贺电,对本次学术盛会表示热烈祝贺,肯定了东西文明对话在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
东西文明交汇:中日学者共论国际秩序与文明未来
本次活动由法政大学名誉教授王敏开场引领,中日学者围绕“文明与秩序”展开了一系列精彩演讲,观点多元,启发深刻,充分展现了思想的交锋与交流的力量。来自中日两国的多位知名学者先后发言,就文明交流、国际秩序与区域合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刻而多元的探讨。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嘉宾们的演讲
宫本雄二:以文明对话推动国际秩序革新
前日本驻中国大使、日中友好会馆会长宫本雄二强调,当前国际秩序仍以欧洲近代经验为基础,虽经历联合国体系发展,但在应对当下人道危机方面仍显力有未逮。他指出,面对复杂的全球挑战,仅凭西方的单一价值体系已难为继。宫本雄二会长呼吁引入亚洲文明的智慧,特别是中国古代外交传统与日本文化调和经验,为国际秩序注入“宽容”“共生”等理念。他倡议从亚洲出发,建立文明对话的新共识,推动构建以多元包容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宫本雄二演讲
陶德民:历史镜鉴与文明对话的现实意义
关西大学名誉教授陶德民回顾了“9·11事件”对其研究方向的深刻影响,指出西方文明内部的紧张与对抗倾向促使他重新思考东洋哲学的跨文明意义。他强调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虽曾激烈反应西方冲击,但也展现出相互借鉴的潜力。陶德民教授引用大隈重信提出的“比较互鉴”方法,主张以文明对话取代文明冲突。他总结历史三大教训:认知隔阂可突破、民族主义需警惕、东方哲学具全球潜能,并呼吁摆脱“美国优先”等封闭观念,推进以理解与共生为基础的东西方合作。
陶德民演讲
小仓和夫:文化视角重塑亚洲身份认同
前日本驻法国大使、青山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小仓和夫在演讲中强调“文明”与“文化”的本质差异,指出“文明”常引发对立,而“文化”则倾向包容。他批判“东洋”概念为西方建构,主张亚洲国家应主动确立自我认同,并以文化合作为纽带克服历史与现实分歧。小仓和夫教授分析中国“世界中国化”与日本“持续西方化”的异同,认为两者体现了亚洲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身份重构。他呼吁在环保、老龄化、科技等议题上推动区域协作,共同发掘“亚洲价值”对全球议题的独特回应。
小仓和夫演讲
娄晓琪:中国文明观的全球时代价值
《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围绕中国文明观展开阐述,指出文明具有交流、包容与共生的本质,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介绍中国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平台,倡导文明互鉴,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的主张,已获得国际关注与认可。娄晓琪还分享了“文明长卷”“奥林匹克文化广场”等具体项目,强调中国文明实践正由“本土探索”走向“全球贡献”。他鼓励亚洲国家深化合作,共同书写亚洲文明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
娄晓琪演讲
多元共识与现实挑战:专家深入探讨文明对话与合作路径
活动进入自由讨论环节,该环节由东洋学园大学朱建荣客座教授主持,他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引领现场展开深入而坦诚的交流。在开场发言中,朱建荣教授指出,“历史终结”的说法早已不合时宜,如今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明不应成为分隔彼此的界限,而应强调交流互鉴与相互尊重。他还特别提到,中日在各自现代化进程中的合作经验,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典范。
朱建荣教授在自由讨论环节做开场发言
王敏教授也做了开场发言,她回顾了中国近代革命思想在日本的传播,特别是三大革命思潮立宪君主制、共和制、社会主义道路均由留日学子推动,体现中日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互动与合作。中国留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等思想译介回国,促进中国革命理论发展。王敏强调,这种跨国文明试验是人类历史罕见的创新,为中日文明桥梁作用注入新动力。
王敏教授在自由讨论环节做开场发言
针对当前错综复杂、对抗加剧的国际形势,主持人朱建荣请各位嘉宾畅谈己见,共同探讨如何从更高文明文化视角超越对立。
宫本雄二会长认为文明与文化自然流动,无需强制推广。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是自然吸引而非威胁,强调亚洲应以“宽容”为核心构建文明共识,先从亚洲地区推动,再向全球推广国际主义。
陶德民教授补充指出,现代文明过度物质开发导致诸多问题,强调应反思贪婪与盲目扩张,回归节制与合理发展,推动全球文明对话。
自由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展开深入而坦诚的交流
小仓和夫教授呼吁中日应深刻理解彼此现代化精神与文化内涵,认为东方文化是共同遗产,应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企业关系新挑战。
娄晓琪社长强调中国文明源远流长,承载多民族、多时代价值,具备跨地域民族的普遍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形成文明互鉴格局,为全球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向日本多元文化会馆赠送的《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
王敏教授强调中华文明“大同”理念是推动中日文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精神基础,期待双方携手探索文明对话新路径。
《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向日本多元文化会馆赠送了《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
讨论结束后,《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向日本多元文化会馆赠送了《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一书,以此作为中日文明交流与对话的纪念与见证。多元文化会馆馆长刘莉生接受捐赠,并向娄社长颁发了捐赠证书,现场气氛温馨而庄重。
会后合影留念
在活动的尾声阶段,宫本雄二会长发表简短总结。他高度评价此次文明对话的现实意义,指出在当今世界面临深刻变局的背景下,中日学者以平等、坦诚的姿态展开思想交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为未来的文明共生开拓了道路。他特别感谢多元文化会馆为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所付出的努力,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平台,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理解持续贡献力量。
该研讨会由一般财团法人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协力机构与亚洲太平洋观光社共同主办,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日本华人教授会议、周恩来和平研究所给予后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