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唐亚明、木下晋的中日合作绘本《奶奶的除夕夜》

  • 来源:人民中国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中国,作者唐亚明

人民中国. 《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创刊于1953年,隶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是国家最早的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向日本读者深度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民风民俗、旅游等,让日本朋友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现今的中国。

距离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日正好过去了一个月,2022年10月29日,“神奇的铅笔画木下晋绘本原画展”在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家乡新潟县的池田纪念美术馆举行。展期较以往长了许多,一直持续到12月23日,在此期间还举行了我与木下先生的座谈会。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些希望通过绘本促进两国友好的人们的热情。

《奶奶的除夕夜》(唐亚明著木下晋绘),2021年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破例首印3万册,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木下晋先生被认为是日本铅笔画艺术第一人,有着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战后,木下一家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弟弟饿死后,他通过自学学会了绘画。在试图将作品卖给纽约画廊失败后,他下决心要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并开始用铅笔去描绘一个只有黑白两色的世界。

在那之后,从10H到10B,他用22种不同色阶的石墨铅笔鲜活地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被称为“最后的瞽女(盲女艺人)”的小林春、从麻风病中康复的诗人樱井哲夫,以及木下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母亲。 在这些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每一根头发、每一条皱纹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并被日本国内外的美术馆收藏。他还在东京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金泽美术工艺大学任教,成为了日本艺术界知名的画家。

20多年前,我在东京南青山的一家画廊认识了木下先生。当时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参观了木下先生的个展,被一幅两米高的画作深深吸引。画面上是一个头发凌乱的老妇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触动人心的铅笔画,并感受到黑白世界的魅力。当时,我正好想创作一本以奶奶为主角的绘本,因为在日本很少有刻画老年女性的绘本。当我把想法告诉木下先生的时候,他很惊讶。因为他不仅从未画过绘本,也认为自己的画风并不可爱,不适合儿童读者。我坚持劝说他,希望能共同创作出前所未有的绘本。我与木下先生很是投缘,对于童年的艰苦生活、人生、国家和世界,我们有许多共通的想法,在彼此身上都找到了共鸣。然而,绘本的创作却一直没能取得进展。

笔者(右)与木下晋先生的合影

步入绘本的世界相识几年后,木下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尝试创作绘本。他画的第一部绘本是《阿春奶奶的手》(福音馆书店),这部由儿童文学作家山中恒负责撰文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女人的一生。通常的绘本往往描述的是发生在一天中的事情,因为一生的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但是这部作品却通过一个女人的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变化来讲述她的一生。图书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在画面上设计了红色的圆点代表灵魂,更是为这部作品锦上添花。绘本发售后广受好评,并在中国翻译出版。

绘本《阿春奶奶的手》

一次与木下先生在一家拉面店吃饭时,我们谈起了童年回忆。他告诉我:“我永远不会忘记与母亲一起徒步行走的半年”。“整整走了半年?”我惊讶地得知,在他六岁时,母亲曾带着他从富山县步行到达京都。一路上母亲一边打工,一边带着他露宿野外。最终他发现,母亲的目的是去为她年轻时的恋人扫墓。我听得入迷,当场请求木下先生将这个故事画成绘本。这便是绘本《第一次出远门》(福音馆书店)的由来。这部作品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巨大反响。母亲强有力的手握着孩子小手的画面也被做成了明信片。绘本中描绘的昭和时代的社会、风景、母子关系,以及通过孩子的眼睛窥探到的成人内心世界让许多读者产生了共鸣。

绘本《熊猫的故事》日文版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绘本的流行,这股热潮正以城市为中心迅速扩散。我想请木下先生为中国的孩子们画点什么。没错,是熊猫!我想,黑色的铅笔正适合用来画熊猫。和木下先生谈起这事时,他却拒绝了。理由是他从未见过熊猫,画不了熊猫。我建议他去上野动物园看看,他去了几次,还画了速写。然而,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并没有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他想看看真正的大熊猫。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去四川。这是木下先生第一次去四川,他对看到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想进山寻找野生大熊猫,一位当地专家告诉他,即使他在森林里呆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遇上。专家让他放弃了进山的念头,并介绍了一个大熊猫保护中心,那里的环境趋近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在那里看到的大熊猫果然与动物园里不同,充满了活力。以这次经历为原型的绘本《熊猫的故事》(21世纪出版社)在中国出版后,日本也购买了版权。日文版书名为《森のパンダ(森林里的熊猫)》(讲谈社)。

笔者与木下先生在四川“采访”大熊猫绘本

笔者率日本绘本艺术家访问中国

几年前,我曾带着日本的绘本艺术家、设计师和编辑一行10人一同前往四川。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创作一部关于熊猫的绘本,但与此同时,木下先生和我也在考虑创作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绘本。在一个小镇上,我们碰巧路过一座老房子,门口站着一位老太太。我向她询问是否可以参观一下房子内部,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她带着我们从厨房参观到卧室,还让我们拍了一些照片。“在日本可不会有人这样带你参观自家房子。”木下先生对此颇为感动。

绘本《奶奶的除夕夜》插画

立在老房子泥墙角落的一辆旧自行车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开始构思故事情节:住在中国山村的一对老夫妇平静的日常。当邮递员的爷爷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的奶奶,日复一日地盼望着住在城里的儿子一家回家过年......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起了年轻时被下放到农村的日子。城市大都是相似的,但农村里却藏着生命的源头。想要了解中国,在装着空调的现代楼房里上网查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我想,既然老年人的孤独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课题,那么它也可以作为绘本的主题,来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当许多年轻人进城工作的时候,总有许多老人在家乡等待他们回家。回家过年,家人团聚,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情结。

绘本《奶奶的除夕夜》插画

这是我平常很少有机会和孩子谈论的话题,但如果能一起读这部绘本,他们就会明白,爷爷奶奶也希望有人能在身边陪伴。 如果一部绘本不能吸引到读者,也就是孩子们,那么它就不是一部成功的绘本。根据我在日本做绘本30多年的经验,有力量、有触动的事物才能被人永远记住。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天真”“可爱”的东西。这部作品不同于童话和幻想文学,更像是主人公的自言自语,我决定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农村的日常。 我向木下先生提供了许多照片作为参考资料,但他不追求表面的美丽,不画彩色画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

绘本《奶奶的除夕夜》插画

儿童和成人看画的方式不同,没有任何角色必须是“美丽”的。孩子画的画没有成年人的所谓“美丽”标准。而绘本的作用就是培养孩子丰富的感知能力。我很高兴中国的孩子们能够读到《奶奶的除夕夜》这部绘本,也很高兴木下晋先生的四部绘本原画于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在日本展出,这将带来非常深远的意义。木下晋先生的话“几年前,我去了四川成都离市区很远的一个山间小镇,为创作绘本《奶奶的除夕夜》搜集素材。小镇虽小,但似乎有着悠久的历史,到处都是遗迹和古建筑。我对小镇的居民区很感兴趣,进去以后,一户人家门口站着的老妇人吸引了我的目光。她亲切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一丝熟悉的乡愁,于是我一边和她打招呼,一边开始取材。作为一名日本人,我在开始创作这部绘本时,与绘本编辑兼作家唐亚明先生讨论了绘本的内容。从唐先生的故事和这次采访中,我感受到的是家庭的羁绊。一位丈夫已经去世的奶奶独自守在家中,期待着进城打工的儿子一年一度返乡过年。为了儿子和孙子,她默默守着这个家,亲手做上一桌子饭菜来迎接家人...我想通过这部绘本传达的是:正是这种对家人的“小爱”凝结成了人类和平的“大爱”。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