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厦大故事之三:东山湖记

  • 来源:鱼头煲

厦大故事之三:东山湖记

“东山湖”之名,乃笔者初拟,即厦大水库,年轻学子另有一浪漫之称——情人谷。何以变易其名?因水库之称雷同,无甚个性,且偏于俗,实用功利气息太盛,故闽浙两省旅游胜地大金湖、千岛湖均由水库改称为湖;至于情人谷,则艳丽之意过浓,与此地之清幽素淡相去甚远,且谷有异于湖,谷为地,湖为水,二者不可混淆。那么,为何取名曰“东山湖”呢?因湖水聚于五老峰东侧山腰谷地,属“东边社”地界,湖边即有一清乾隆41年石刻告示:此处属“厦门东边社土名岑内口”,且距湖畔厦大植物园不远处,即是沟通厦大东区的山洞口。故而取名“东山湖”较为贴切。诸君不妨再拟新名,优胜劣汰吧。

进厦大大南校门,至华侨之家,沿边上花岗岩石铺设的小路逶迤而上。石条的铺设在不经意间竟生出意蕴,一长二短一长的,成《易经》之离卦;二短一长二短的,成《易经》之坎卦。当然,修造者不会有此构想,全是我这闲散游人的飘忽意念罢了。路旁中段处有一废弃的碉堡,不知是国共两党对峙时修的,还是日据时期倭寇所建,事过物留,时光已逝,碉堡壁顶几枝攀藤上的红叶在冬日斜阳下泛动,默默诉说着往事。

小路尽头与通往东区水泥公路交汇的拐角处,倒有一值得驻足之景观。这是状如闽省东山县“风动石”般的上下累石,摇摇欲坠,危如悬卵,只是两石间隙有碎石块垫塞,“风动”不得,吾打趣曰:“此乃凝动石也”。上石题刻“棲云”两个大字,充溢诗情画意;下石有一清雍正3年石刻,题为“高明宫绿地记”,倒也不乏文人雅趣,但内文多是地界划定、卖地葬坟、银两几何的俗话,不看也罢。只是别辜负了那累石上或緾绕、或盘结的古藤,它是时间用另一种形式写下的历史。

沿公路前行数十米,略加转弯,东山湖即在眼前。水库石坝不高,却拦出一湖碧水。坝前修整一新,有一圆形小广场,上列九块形态不一的天然石头,若九星拱月。旁立一圆石,上刻《厦门大学水库题记》,内文记述:“水库始建于1921年”、“水域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水库为厦大主要饮用水源,恩泽众多师生”。常言道:饮水思源,育我厦大师生90年之源,润泽厦大校园90年之水,就来自此湖。遥想当年,筹建人员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终在此山间寻及理想坝址,在建校的蓝图上钩勒出这浓浓的一笔,是何等不易。我亦想到,在爬山选址的行列中,定有陈校主拿着拐杖蹒跚前行的身影。如此道来,笔者今倡言易名,岂不有数典忘祖之嫌?非也,在旅游之风盛行的今天,易名“东山湖”可引来更多仰慕之客,使此厦大渊源之水为更多人所知悉,所钟情。

东山湖悬于山峰之腰,远离尘世喧嚣,故自有一番独特的景致之美,即空寂清幽、淡雅自然。如果未修整前的水库还是一个天真未凿的山野村姑,那么,现在东山湖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世外佳人。湖之入口处新铺设木栈道,虽仅绕湖约十分之一,却给人一派欣喜。脚踏于上,有咚咚微响,颤于水面,动于心律,颇有空谷足音之韵。道旁山上多长相思树,日光从树叶隙间穿漏而过,投下斑斑影迹,似随水波漾动。缓缓吸一口湖上谷间的空气,清新之味沁入心脾,再把胸间尘世污浊长长吐出,颇有羽化登仙之感,如回鸿蒙初辟之际。

进入此境,大自然原趣之美让你心神为之倾倒。鸟雀自在欢快的啁啾之声不绝于耳,时而有几只从林间腾起,掠过空间,留下一串银铃般的音响。山野原是生灵们的乐园,只是人类过于贪婪,不断在蚕食它们的生存之地,现在该是到了偿还的时候。栈道过完是石径,石铺的小道绕湖而去,引你领略这清幽的湖光山色。道旁的山麓、水畔,间或会有枯木朽株,或斜臥,或兀立,或错乱交插,再往水中一看,还有不少枯树没于湖边泥中,纯然一派不可多得的原生态的景象。即使是一些人工设施,如石凳、木椅等,也多呈露材质的原色。这令人不由地感谢起造园者来,他脱俗的审美情趣给厦大留下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空间。

虽说造此园以尊重自然原趣为主旨,但毕竟是造园,少不了人工痕迹。如何把人工的介入消淡于无,则要看设计师的技艺与修养了。群贤楼的碧瓦飞檐在这里当然显得突兀,芙蓉湖的鼎盛人气也不必纳入蓝图,它需要的只是素雅与幽静。沿湖延伸的小径,曲折有致,在湖的北端拐角处遇一小涧,于是江南园林常见的小桥流水的景致就显露人前。但幽美之处还在于小溪涧,错落的山石依次把它隔成参差不齐的多个小池,层叠而下,池旁绿树枝叶的倒影染出了一池碧色。水面上落叶依稀,山风拂过,轻轻漾动,柳宗元《至小山丘西小石潭记》的“悄愴幽邃”之感涌生,“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过小桥前行,远远望去,有一亭阁突入湖中。此亭风貌别居一格,摒弃雕梁画栋,而以茅草覆顶,原木为柱,素朴淡雅到极致。亭后植有一片南国方有的椰林,“椰风草亭”与山青水绿的自然风情,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自有一种情趣。伫立亭间,湖水在跟前铺展而去,夕阳衔山,晚照辉映,一湖金色鳞光,闪闪烁烁,犹如万千金鲤嬉戏于间,让人心神为之敞亮。由椰风草亭往前,为湖之东侧,景观与前大致类似。小路的终点,为厦大植物园,园内的花木盆景,盈盈翠绿,灼灼艳红,姿态各异,也值得一看。

如此山湖,在国内各高校中,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实属罕见。古有双璧争辉之说,今亦有双湖媲美之喜,芙蓉湖、东山湖,一风姿绰约,一素雅天然,同为厦大襟怀中一对碧玉也,愿厦大人惜之、爱之。

[附注:此文写好后一个月,适逢厦大90周年校庆,听说校方已把“厦大水库”,或曰“情人谷”,改名为“思源谷”。此文若随之更动,气韵定然尽无,只好留此存照罢了。]

(2011年)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