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中国家政市场“智”变:普通家庭何时能用上保姆机器人?

  • 来源:亚太快讯

近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里,由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的Astribot S1机器人学会了推轮椅、送茶水,还和老人们打起了太极拳;另一端,主营家政业务的杭州巾帼西丽集团正在和西湖大学合作研发家政机器人,计划今年10月正式落地应用。今年以来,具身智能等一批新技术的涌现,向中国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家政市场投入了一颗“石子”。

8月28日,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内,人形机器人展示自动化快递分拣。(图/中新网)

中国家政市场“智”变:机器人保姆来了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网旗下三里河客户端报道,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2024-2029年家政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预计较2020年增长120%,其中养老护理、母婴照护、高端保洁三大细分领域贡献了65%的增量。

今年4月,中国商务部等9部门制定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依托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场景。8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家政、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在新技术入局的同时,中国家政市场也在需求变化带动下泛起“暗涌”:围绕“一老一小”的刚性需求增长,高端管家、健康管理、收纳整理等新需求涌现。

中国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宜尔宝集团董事长朱德毅说:“目前家政消费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尤其高净值家庭的服务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7月宜尔宝营收实现了10%左右的正增长。”

外部技术的冲击,叠加内部需求的迭代,这个传统的万亿元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变量。

今年以来,随着人形机器人走上风口,中国多家头部企业均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家政服务市场的关注。

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对2025年家政服务市场的预测分析也呈现类似趋势。《供需失衡与技术驱动下的行业新格局——2025年春节后家政服务市场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家政服务刚需属性持续强化,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增速超25%,其中养老护理、高端育婴板块或成主要增长极。

“我们也在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家政行业的应用。现阶段看,由于家政服务涉及很多复杂的服务动作,机器人等新技术或新的服务形式大多还处于研发调试阶段,部分社区在开展测试运营,但落地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朱德毅表示。

朱德毅还说,未来随着更多前沿技术进入家政业,行业发展模式或也将发生进一步改变,“一方面是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另一方面在服务方式上,特别是老人照护场景,可以借助智能设备实现夜间监控和应急处理,‘不住家服务’可能成为主流。而随着服务模式变化,从业人员需求也会趋向年轻化并需要具备操作AI设备的能力,人机协同将成为过渡期的主要形态。”

保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根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这一人口结构变化,激发了保姆机器人在未来家庭照顾中的现实需求与长期价值。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月在北京召开的“保姆机器人大会”聚焦四大垂类赛道:智慧康养,用科技守护银发时光;智能家居,让机器人管家为您分忧家务;家庭教育,为成长保驾护航;社区管家,打造24小时智慧管家。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每个技术文明都会催生其标志性物种,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叠加的今天,能同时解决家务、照护、情感需求的保姆机器人,注定成为比汽车更普及的家庭基础设施。

普通家庭何时能用上保姆机器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所助理研究员贾天润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居家照护和生活辅助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将为保姆机器人提供稳定的应用场景。

据介绍,未来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融合,企业的竞逐赛道也会被细分,涌现出一批批“能工巧匠”,保姆机器人的成本也将以每年15%至20%的幅度降低。

预计5年内,中国普通家庭花5万元左右就能购买一台基本功能的保姆机器人,使用5年仅为住家保姆成本的七分之一。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表示,人类社会正在跨入智能时代,大量智能体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机器人要真正服务人类,还需要攻克两大关键技术难题:物理智能和社交智能。物理智能是机器人完成端茶倒水、握手拥抱等物理交互的核心技术支撑,而社交智能则让机器人能够准确理解人类的需求和意图,真正做到善解人意、眼里有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保姆机器人的发展也将迈入新阶段,进化出多源感知、自主决策、人机协同、自进化等显著特点。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展宏图”

当地时间9月3日晚,总部位于深圳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对外宣布获得2.5亿元大单,这也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单一合同。

更早之前,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旗下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金额达1.24亿元。

亿元订单频现,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本身。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在多年的技术验证之后正迎来爆发。

8月在北京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预测,未来几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出货量每年翻一番是可以保证的。如果有更大的技术突破,甚至可能在未来2到3年,年出货量达到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

资本青睐的背后,是对人形机器人万亿市场的集体押注。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预测,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超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超50%。

值得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正在撕掉“大号玩具”的标签,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正从单一场景向生产制造、家政服务、仓储物流、边防海防、教育医疗等多元化领域渗透。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且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构建起技术、产业与政策的三重优势。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1/3。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包括保姆机器人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从舞台“动起来”向工厂“用起来”,即将从实验室迈入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应用的井喷期。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