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游客激增 暑期“中国游”有哪些新特点?
- 1755488165491
- 来源:中国央视新闻
今年暑期,受签证政策便利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入境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启“中国游”。以家庭游的形式组团到“打卡”中国,成为今年暑期的一个新热门。
8月3日,外国游客带着孩子在田子坊弄堂内合影。(图/中新社)
中国游有多热呢?来看两个城市的数据:近年来,外国人多选择上海作为中国入境游“第一站”。截至8月10日,上海边检机关在两大空港口岸累计查验入境外籍旅客数量5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7.4%,居中国第一。
深圳也是热门入境目的地。截至8月10日,暑运以来,经深圳机场口岸入出境的外国人同比增长超31.8%,免签入境外国人占入境外国人总量近60%,同比增长超139.7%。
国际旅客量创新高 外国家庭“组团打卡”
在深圳国际机场的入境大厅,来自英国的安德鲁一家,他们是特意带着孩子到中国。
安德鲁说:“这一次是我们家庭出游,他是第一次到中国,对中国很感兴趣,我们打算参观很多地方。我们将在中国待9天,计划到香港、深圳、澳门,打算去参观港珠澳大桥,也期待品尝更多中国美食。”
来自爱尔兰的凯莱赫·马克一家,第一次体验了中国入境的便捷。
凯莱赫·马克说:“我们是一家人,刚从泰国曼谷飞来。中国的免签政策对我的妻子和女儿非常方便。我们非常开心可以去深圳,这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住在这里了。”
今年暑期,像这样与家人、朋友结伴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在深圳机场越来越多。
深圳边检总站深圳机场边检站执勤队副队长郑正祥说: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赴华家庭游持续升温,特别是14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年长者这一人群,人员数量同比增长超43.4%。在口岸现场,我们也为60岁(含)以上的人员开通了特别通道,保障快速通关。
另一方面,航线网络的丰富,也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家庭提供了便捷的出游选择。今年暑期,深圳机场加密了深圳至迪拜,新开深圳至马累、暹粒等多条航线,往来阿联酋的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长160.8%,美国、西班牙、英国、法国四国的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超37.1%。
这对来自迪拜的父子表示,他们现在到中国非常方便,所以特意带着孩子到中国玩。
迪拜旅客阿哈默德说:“这是我第二次到中国,我的儿子是第一次去。我有三天的工作,之后我和儿子去深圳、广州玩。”
文旅消费升温 “中国游”热度持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选择上海作为中国入境游第一站。边检数据显示,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上海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数量达12.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4%,源源不断的境外客流也为上海的文旅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量。
法国游客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传统的房子,还有那些颜色,而且还放了一些传统音乐,这与欧洲真的很不一样。我觉得这里做得很好。”
“清凉经济”也是这个夏天的热门打开方式。7月以来,上海外滩搬来了一座暑期限定的水上乐园,带领市民游客开启玩水模式。打水仗、荡秋千、爬索道,每个角落都藏着意想不到的清凉惊喜。
而在上海临港,全球最大的室内雪场还在暑期特别推出京剧主题滑雪秀,累计接待游客已突破25万人次,境外游客占比大幅提升,同时带动雪场配套酒店和餐饮订单增长。
多重利好叠加 燃动“中国购”买买买
“中国游”也带火了“中国购”。“即买即退”等系列举措,更好地契合和满足了境外游客的多元需求,让外国人直呼“中国游中国购便利超乎想象”。
在过境免签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的加持下,国际旅客开启China Travel的同时,燃起了更高的消费意愿。今年以来,华强北成为深圳外国人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商场内随时都有“国际贸易”在进行。
南非游客说:“我觉得我在这里很普通,因为有好多外国人。很多人和我一样来购物,我发现也有很多外国人是来做生意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从暑期数据和市场表现来看,中国游已经成为全球时尚。受入境免签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因素的影响,来自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等更多的游客,将中国作为暑期旅游重要的,甚至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外国入境游客到达中国以后,不仅会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会搭乘中国国内的航班、高铁去往更多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他们希望去领略中国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希望更加深入了解当代中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铁、机场、中央商务区和一些现代化的制造产品以及商务场景都成为他们愿意体验的地方。入境深圳的游客,他们愿意到访华强北路去购买电子产品或参加参访大疆、华为等一些现代制造企业,都充分表明了他们对现代中国体验和了解的需求。更多的游客还愿意深入社区、深入生活的一线场景,去体验更加具有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的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街区、乡村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国游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此外,外国游客到了中国以后,更愿意通过自助、自主、自由行甚至自驾游的方式,在中国更加自由地去旅行。所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多体验的中国,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新形象。
编辑:赵柄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