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人文坚守:中国跨界青年“沙漠观星”
- 1753867015040
- 来源:北京《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国媒体记者采访青年沙漠观星师群体时,被他们展现出的蓬勃朝气和认真精神所触动。张佳瑶毕业于工程造价专业,马家威毕业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曹颖毕业于护理专业,他们的专业背景看似与沙漠气候、天文观测并无关联,却因对沙漠观星师这份职业的由衷热爱找到心灵归属感和职业成就感。
6月12日,宁夏中卫沙坡头景区的阵列式天文观测站,沙漠观星师曹颖(右)协助游客使用反射式望远镜观星。(图/北京《中国青年报》)
他们打破传统旅游服务业的边界,不只是复述导游词,而是用创新与知识为游客编织独特的观星体验。张佳瑶策划的“陪你去看流星雨”户外观星活动,为从城市来的中国年轻游客提供浪漫的仪式感和情绪价值;马家威努力平衡天文科普教育的严谨性与趣味性,用动漫IP为孩子们解答“M78星云”知识,拉近他们与天文科学的距离;曹颖则带领青少年游客制作星空主题手工作品,为他们“从星星的故乡带走一片星空”。
这份跨界的勇气,正是中国年轻人身上闪光的青春特质。他们依托沙漠星空的自然资源,以专业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和真挚的热爱,为青少年游客打开一扇融合诗意与知识的奇妙窗口。为内蒙古自治区腾格里沙漠增添一抹亮色,为家乡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也让更多人看到沙漠观星师这份“小众新职业”的独特魅力。他们的职业成长轨迹,折射出宁夏沙漠星空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意驱动型”蜕变。
记者了解到,如今,宁夏在沙漠星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吸引不少中国年轻人投身新型文旅产业,从事沙漠咖啡师、沙漠旅拍师、沙漠骆驼引游人、沙漠越野骑手、沙漠民宿管家等新工种。相信张佳瑶们的从业故事,能激励更多年轻人在平凡岗位上继续追寻梦想、勇敢探索。
AI时代,中国的年轻人用专业、热情与创造力构筑的“浪漫生产力”显得尤为珍贵,难以被机器取代。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