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何时到来?

  • 来源:亚太快讯

7月3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业界专家表示,随着AI技术的加速应用落地,与Chat GPT语言大模型的“单点突破”不同,具身智能领域的“Chat GPT时刻”正以分场景、多路径的方式加速到来。

图为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现场。(图/中新社)

“具身智能有三个比较大的技术面向:移动、导航和操作。”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介绍,公司专注于移动面向,通过强化算法学习,将人类动作数据或者经过动力学模型优化的动作数据输入到机器人仿真器,逐步增强机器人稳定性、多地形适应性、步态优美性等性能。“在纵向上,让机器人能跑、能跳、能空翻,再逐步建设机器人的导航和操作能力板块,向广度扩展。”

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新星,自变量机器人在手臂操作面向上率先探路。创始人王潜称,“具身智能的基础模型是物理世界的语言模型,我们希望这个模型能够成为某种意义上现实世界、物理世界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该公司采用端到端的模型,将原始传感器数据直接映射为动作指令,其自研的双臂人形机器人将于第三季度亮相,实现了基础模型与硬件的耦合。

千诀科技CEO高海川则提出了既不延续上一代机器人的分层技术路线、也不追随当前大多数从端到端视角的“第三条路”——类脑智能路线。“借鉴人脑分区机制,将机器人的视觉、听觉等功能拆解为独立模块协同工作,弱化操作上的复杂性,强调了大脑自主决策的价值。”高海川介绍,该技术路线支持机器人在及家庭服务场景连续工作2.5小时,已应用于扫地机、电梯控制等场景。

不过,具身智能领域仍面临数据缺失的行业痛点。“具身智能数据规模仅万至十万小时,而自动驾驶达百亿小时。”清华大学教授、灵御智能首席专家莫一林分析称,在积累足够数据之前,采用遥控操作作为核心兜底方案,确保具身智能可以在现实场景中运行和提供价值。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目前已接到总量超2500台的订单,单月产能突破100台。”姜哲源透露。对于未来,从业者们充满期待。高海川表示,未来一年将围绕真实的客户反馈去迭代技术。莫一林则期待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进一步加强,在应用场景拿到更有价值的数据。(完)

文/林听

编辑:凉子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