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年轻人掀“瘦身经济”热潮
- 1751452847046
- 来源:亚太快讯
近日,北京24小时健身房、壁球馆等运动场所的到店人数明显增多。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人刷到过“7天甩肉10斤”的速成教程。当“奶茶续命”的日常撞上“自律即自由”的口号,当代中国青年硬是把瘦身这事,折腾成了消费市场新赛道——从云健身到轻食外卖,从健身房的花式年卡到居家健身神器,“瘦身经济”成为中国新消费版图上一个亮眼的存在。
中国一家商店内售卖的轻食饮品点餐处。(图/北京《中国经济周刊》)
这届中国年轻人,减肥“招”真多
综合北京《中国经济周刊》《中国青年报》、中国央视网报道,中国“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在国家政策引导与大众健康意识提升的双重驱动下,“瘦身经济”正在升温。打开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或抖音,总能不经意间就刷到中国年轻人的“减肥特种兵”日记:这边博主介绍“水泥封嘴”套餐,那边达人甩出30天不重样的能量碗食谱。
在美容行业工作的小花坦言,“996”的工作节奏让她只能选择“不健身、不节食”的吃瘦法,“毕竟坐在办公室一整天,实在没精力去健身房。”
而有时间去健身房的年轻人,正经受各类花式营销——普拉提、尊巴、搏击操轮番上阵,健身房把传统健身玩出花样。北京国贸一家健身房在社交平台推出阶梯式健身卡——体验卡、日卡、周卡、月卡按需选择,甚至有“7天3节私教课”的灵活套餐。
健身房经理透露,这类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上班族,“中午抽空来锻炼的人最多,新手循序渐进很重要,一周三次的频率既能激活肌肉,按周购买也让消费没负担。”
有消费者算过账:90多元(人民币,下同)办的周卡,就算健身房跑路也只损失60多元。这种“低风险试错”模式,正对年轻人的消费胃口。
居家健身党同样不甘落后。瘦腿神器、健腹板、瑜伽垫成了新晋“宅家三件套”,某中国网络平台一款瘦腿神器销量近期直破10万件。
这种“足不出户就能瘦身”的消费逻辑,既契合中国年轻人的时间管理需求,也暗合了“轻量级投入”的消费心理——不必动辄上千办年卡,百元内的健身小器械就能开启瘦身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届年轻人减肥越来越讲究科学门道。山西某三甲医院专门开设减重科室,医生观察到:“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安全和专业性,会主动咨询减重方案和科学食谱。”
这种对专业性的追求,正推动瘦身消费从盲目跟风转向理性选择。
“管住嘴,迈开腿”的座右铭里,“管住嘴”的环节正被轻食重新定义。各大商圈的轻食店、果蔬饮品店如雨后春笋,鸡胸肉、三文鱼搭配杂粮饭的套餐,不仅颜值在线,热量计算也精准到卡。某轻食店员工透露,工作日中午仅外卖订单就超百份,周末更有不少年轻人来吃“健康社交餐”。
中国超六成受访大学生曾为“轻体”消费
自2024年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网民称这一行动为“国家喊你减肥”。“减脂减重”进一步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热潮,健身项目、轻食、减脂餐、减重产品等构成的减重轻体市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媒体调查显示,约六成受访大学生在近半年内进行过相关消费。
倪梦绮就读于福建一所高校。鸡胸肉、紫薯、白煮蛋、黄瓜和生菜组成的轻食套餐,配上全麦吐司、煎蛋、鸡胸肉和0卡千岛酱制作的三明治——这些食材作为减脂的标志登上她的朋友圈,她还给图片配文:“好美味,我要吃一辈子。”
吴楠在上海一所高校读博士。他下午在健身房完成1小时无氧运动,晚上对照自己制作的食物营养含量表,花15分钟左右,用微波炉制作一顿低卡晚餐。
减重轻体是中国许多人,尤其是当下一些年轻人热衷的话题。近日,中国媒体就相关问题向全中国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30份。调查结果显示,81.37%受访大学生对减脂减重有需求,逾七成受访者通过运动健身、健康饮食达到轻体减脂的目的。
调查还显示,54.97%受访大学生产生减脂减重想法,主要是希望改善体形外观,25.69%受访者是出于对健康的追求,14.44%受访者有社交与提升自信的需求。
59.80%受访大学生因轻体而产生的费用花在轻食、减脂餐购买上,37.71%受访者用于健身房、运动课程,31.90%受访者用于购买运动装备,30.20%受访者用于代餐食品。此外,体重管理类保健品、减肥药品、医疗减重等也是少数受访大学生“买单”的领域。
调查显示,社交媒体上的博主推荐或带练是84.44%受访大学生获取轻体减重相关信息的渠道。
AI等智能工具成健身好助手
吴楠通过健身博主的科普和视频演示,逐步学会了现在采用的“三分法”和许多练习的精细动作。人工智能(AI)工具也是吴楠的健身助手和伙伴。
吴楠表示:“我会和AI讨论我的训练计划,把需求和训练完的感受告诉它,请它给出一些建议。比如我会问它,我在做‘保加利亚分腿蹲’时感到很累怎么办,AI就会告诉我,训练中可能有的动作不标准、如何放松和修复等。”AI还会提供充分的情绪价值,比如告诉他“请为今天的疲惫感而骄傲”“能把这个动作啃下来,就是力量和意志力的证明”等。
在浙江义乌,轻巧、便携、智能的健身产品在体重管理的浪潮下也迎来了销售增长。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主营健腹轮的商铺内,做电商直播的吕女士正在采购一批便携、智能的产品,准备在自己的直播间上架。
吕女士看中的这款健腹轮是店里的热销产品。经营户介绍,健腹轮近两年开始走俏,店里在售的产品从最初使用难度较高的单轮款,升级到了可连蓝牙、可计数的多轮款,产品更智能也更适合大众使用。
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徐国超称:“新品现在的销量一个月达到了3万个至5万个,这个增长量比去年的老款至少提升了40%至50%。”
规避“减肥陷阱”,追求“健康瘦”
调查显示,63.14%受访大学生在获取轻体减重信息时更信任权威机构或专家科普,55.69%受访者信任身边人的经验分享,37.45%受访者认为网红博主测评具有可信任度。在选择相关产品或服务时,功效(56.14%)、安全性(52.09%)和价格(49.28%)是受访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三方面。
回顾自己的减肥历程,作为艺术生的刘毓林表示“效果一般,但投入颇多”。她先后尝试过很多“网红法”,但都无疾而终:代餐食品口感差、饱腹感弱;“5+2”断食法容易反弹,对身体造成损伤……艺考前夕,为了在镜头前展现更好的状态,她不仅购买了健身卡,还尝试了减肥药。
“健身卡前前后后花了两三千,药和减脂餐加起来差不多有5000元。”刘毓林也发现一个残酷现实:“健身课太贵,私教课一小时200元,学生根本负担不起;轻食性价比低,一份沙拉卖38元,食材还不如普通盖饭扎实。”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和过度减肥,已经对刘毓林的健康造成了影响,低血糖问题时常困扰着她。
在尝试了众多减重方法后,刘毓林发现药物减肥见效最快,“当然它很不健康”。她曾服用过某种通过阻断碳水和油脂吸收达到减肥目的的药物,但副作用明显,服用后频繁上厕所,让她苦不堪言。
调查显示,15.88%受访大学生曾尝试或正在尝试“速成减脂”“极端节食”等不科学的方法。同时,70.20%受访大学生认识到轻体减重市场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64.25%受访者认为相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56.01%受访者认为价格虚高问题存在,47.71%受访者担心缺乏专业指导服务。
曾为体重焦虑的刘毓林,如今逐渐懂得与自己和解:“变美是锦上添花,健康才是终身课题。”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