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众号更快、更全的新闻APP

“带着空箱”到中国买买买?外国友人购物清单更新啦

  • 来源:亚太快讯

两名外国游客在北京市王府井大街参观游览。(图/新华社)

近日,“打飞的来中国购物”“外国游客组团去义乌扫货”等网络话题热度不断攀升,一大批外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为中国商品“打Call”,无论是传统的服装百货,还是现代的中国国潮、电子科技,均上榜外国友人的购物清单。“中国购”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张“金名片”。

外国游客“买买买”:“中国智造太赞了”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一条“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的旅行实用帖引发广泛热议,更有网民发帖“求代购”:“如果有人这周去中国,帮忙代购点东西,下次我去的时候帮你带。”

综合南京广电客户端、中国央视网、北京中国日报网、海外网、消费日报网报道,中国签证政策的持续放宽为“中国游”向“中国购”转化提供便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这种一边观光一边“买买买”的旅游方式。从意大利游客马里诺(Giancarlo Marino)的话中就能看出这一点,他说:“既然能在中国停留更久,不仅能顺便游览目的地周边的城市,购物自然也必须要安排上。”

“这是我最近在中国买到的鞋子,只要60美元,但他们的质量很好,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风格。在中国商场购物的体验感也很棒,商场里应有尽有,所有的东西都很实惠。”来自美国的游客但丁(Dante)晒着自己从中国购入的好物时高兴地说。

来自法国的杜布瓦(Dean Dubois)此次是第二次来中国旅游购物,他的行李箱里塞满了传统的中式服装、刺绣围巾、手工茶具和一部新手机。但即便买了这么多东西,他还是说“每次都感觉买不够”。

杜布瓦还提到了自己在消费偏好上的变化,他说:“以前会买小玩偶和便宜的纪念衫,现在更想买具有文化意义的东西回去。”在他的购物清单里,除了陶瓷、汉服之外,智能产品也变成了必买物品。

说到中国购物的体验,俄罗斯游客尤拉感叹说:“在这里购物很实惠、很划算,一个箱子根本装不下!店家还告诉我可以快递回俄罗斯,太方便了。”在她的行李箱中,“中国购”的“战利品”从最新款的手机到实用小电器,再到时尚的化妆品和服装配饰,应有尽有。

外国游客“购物车”里商品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智造”的全球魅力,折叠屏手机、无人机、智能家居设备持续吸引目光。

南非博主萨拉(Sarah)在一则开箱视频中展示了中国旅行的收获,她大赞自己买的可以自动泡茶的保温杯说:“这设计简直太棒了!”杜布瓦也说:“中国产品的质量、设计和迭代速度都令人惊叹。”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赴华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显著增长。5天假期内,共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其中,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43.1%;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同比增长72.7%。

“即买即退”超“丝滑”

“不用在机场排队,不用填表,不用跟海关人员尴尬对视。15分钟,我就拿到了2000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退款,特别快。”在成都免税店体验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的俄罗斯博主兰妮称赞道。

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从单一购物到沉浸式体验,“中国游”“中国购”都正在被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列入愿望清单。 以“移动支付”“即买即退”为代表的各类政策的不断推出,也极大提升了外国游客的购物体验。

4月8日起,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从试点推广至全中国,境外游客在全中国范围内都能享受到离境购物当场退税服务,退税“门槛”进一步降低,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2万元。这些政策实实在在地为外国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激发了他们的购物欲望。

马里诺在南京德基广场购物时就体验了一把“即买即退”服务,不用出商店就拿到了近1000元的退税。感叹于操作的便利,马里诺说:“手机上操作几步就能到账,超级方便,这让我更想多买些特色商品了。”

业内人士表示:“退税优惠成为刺激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带来了‘旅游+购物’双赢。”退税的优惠能够有效降低外国游客的购物成本,使中国的商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此外,外国信用卡POS机覆盖率提升以及移动支付服务持续升级,不少地区还实现了“碰一下”可支付。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也都让外国游客在“买买买”的时候,更加方便顺畅。

数据显示,仅“五一”假期前3天,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0%;其中,240小时过境免签国家用户通过“支付宝碰一下”消费金额比4月同期增长近50%。

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家奶茶店,外国游客只要“碰一下”就能点单,这让他们直呼“Amazing”!

来自西班牙的留学生米哈伊尔(Mikhail)表示,中国的创新速度让他感到惊讶,“我跟所有朋友推荐中国游三宝:免签、退税和移动支付”。

“中国购”为何持续升温?

“中国购”持续升温现象并非偶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表示,“长期以来,来华旅游者购物虽然由于此前受疫情影响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2024年旅行服务出口同比上升了156.8%,呈现快速恢复和上涨态势。旅游购物必然伴随来华旅游者的增多而增多。此前美国关税政策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旅游者来华购物的热情。”

政策红利不断加码,持续激活入境消费活水。今年4月,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主要内容、办理流程和施行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并将该项服务措施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优化退税服务,扩大入境消费,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

崔凡表示,“包括推进外国旅游者支付便利化等举措在内,推动了‘中国购’的持续火爆,政策及时且效果明显。”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认为,通过挖掘入境消费潜力,将改善中国的旅游环境,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据孟加拉国《闪电报》报道,中国简化离境退税流程并扩大退税范围,切实彰显中国推动入境消费、提高外国游客在华购物便利性的决心。

海外媒体Travel Weekly Asia网站报道称,中国扩大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范围,促进了入境游和入境消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教师应涛表示:“为推动‘中国购’进一步发展,建议完善配套措施,在消费及退税环节引入人工智能终端等设备,进而提升效率,改善游客体验。此外还要扩容购物场景,吸引更多游客来华旅游消费,推动‘中国购’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从“海淘”到“中国购”:全球消费版图正在重构

曾几何时,“代购”“海淘”才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国外商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而如今“中国购”正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打飞的”到中国“买买买”,掀起“反向代购”热潮。

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银联、网联处理境外赴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4.86%、128.04%。其实,自去年开始,“中国购”就已经成为国外来华游客的主要目的之一,有数据显示,去年入境游客在华消费总额达942亿美元,比上一年激增77.8%。

“海淘”不再吃香,“中国购”风靡全球。“反向代购”的背后彰显的是中国越来越开放的大门、便捷的购物支付体验以及国货品牌的强势崛起。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同时全面放宽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和144小时逐步延长到240小时。不仅如此,离境退税政策也持续优化。去年,中国10个试点地区“即买即退”办理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是全中国离境退税规模同比增速的18倍。

购物支付愈加“丝滑”。中国移动支付的场景适配能力持续升级,不断打破跨境支付壁垒,让外国游客可以像国内消费者一样“秒付款”,更好地激发了其持续来华“买买买”的动力和决心。移动支付的全球化不仅解决了外国游客的“支付痛点”,更成为展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窗口,这种“无国界支付”是“中国购”风靡世界的关键支持。

中国国货品牌强势崛起。回顾过往,“中国制造”曾是加工、贴牌的代名词,而如今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中国品牌正以强大实力和卓越品质重塑全球消费者认知。

消费趋势的历史性转变折射出的不仅是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更是中国消费市场巨大活力与魅力的生动缩影。“中国购”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费现象,而成为全球市场重新认识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窗口。

编辑:无印

显示全部内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