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形机器人天团”集结北京大秀“绝活”
- 1744877958248
- 来源:亚太快讯
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4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大会以“竞逐人形具身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为主题、以行业数据为支撑、以场景实践为导向,汇聚政产学研各界代表1500余人,聚焦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与产业协同,全面展现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与突破动能。
在展区现场,机器人家族上下游企业都来了,在北京的春天里来一场总动员,迎接具身智能产业大发展的春天。
嘉宾15日在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现场参观魔法原子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图/北京《新京报》)
人形机器人大炫“十八般武艺”
“北京海淀”微信公号报道,此次大会设置了机器人本体与核心零部件两大专业展区,汇聚40家行业领先的展商,其中包括众多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为参会者带来最前沿的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
在机器人展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机械臂等各种产品一应俱全。各家的机器人都忙得不可开交,热情地向观众展示才艺。
临时搭建的小足球场上,“小红”和“小蓝”两个机器人在里面踢足球,拼抢很积极,摔跤了也不怕。一只只大小不同的机器狗“闲不住”,活泼地跑来跑去,观众多时还“高兴”地翻个筋斗,引发一阵阵赞叹。
在灵巧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观众对着摄像头挥动手指,机械手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吸引许多观众打卡。各家的人形机器人,也都拿出“看家本领”,或在场地“溜达”,或手舞足蹈与观众热情互动。
在核心零部件展区,上下游企业都来了,硬核技术一字排开,相互交流切磋。不仅电机、传感器、执行器、结构件等各种硬件齐全,还有企业为机器人做“体检”,有企业为机器人提供数据等等。
在位于自己“家门口”的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多家北京海淀区企业携带创新技术参展。媒体记者在展区探访了几家海淀企业,体验他们的“绝活”。
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展示了多款传感器。据介绍,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力觉传感器及工艺算法的研发,主营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通用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公司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中科大、航天科技集团、北航等知名高校、院所,拥有丰富的机器人系统开发经验。
在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区,有吹笛子的机器人、弹钢琴的机器人、机械臂、灵巧手。不时有观众询问,弹钢琴的机器人能弹多少曲子。据介绍,灵巧手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机械臂、机器人配合使用。目前公司有数百人研发团队,占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80%以上市场份额,应用场景包括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教育领域的展示实验、美妆领域的标准化妆、娱乐领域的演奏乐器、服务领域的智能迎宾等。
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次展出了人形机器人晓唯。据介绍,这款机器人具备视觉交互和语音交互功能,能够通过视觉识别场景和人脸,以及通过语音下达指令控制动作。这款机器人还具有手眼协调技术,能自动识别并采摘成熟的果实,如苹果和西红柿。还可以应用于接待讲解,在企业前台或展馆等场合工作,目前在采摘和接待方面已经比较成熟。
嘉宾15日在现场体验一款灵巧机械手。 (图/北京《新京报》)
人形机器人十大典型落地场景发布
北京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在15日大会开幕式上,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产业促进四处处长姜大宽致辞,他提到,海淀区内已经集聚具身智能企业29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22家,拥有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本次大会吸引了近百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海淀展示创新与应用成果,数十位专家学者报告前沿技术进展,引起业内人士广泛讨论。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的十大典型落地场景,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电网全场景运维、清洁能源核电站运维、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智能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场景中已有突破性应用,标志着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单点突破”进入“生态共建”的新阶段。
持续场景落地也有望深度挖掘具身智能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加速迈向“应用场”,为全球智能科技发展贡献独特“中国方案”,展现这一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无限潜力。
不仅仅是场景创新突破,人形机器人在政策、资本、技术、产业链的推动下,正步入1—N的量产元年,从实验室技术奇观蜕变为社会生产力工具。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未来路在何方?
中新社报道,具身智能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今年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建宇表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承载形态与通用机器人的终极形态,具备“低成本适配、易交互、易扩展”等优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指出,AI大模型赋予了人形机器人更大的想象空间。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正实现从减速器、电机、控制器等“老三件”,到全电驱动一体化关节、空间智能与具身模型、数据生成与驱动等“新三件”的进化。
在具身智能领域,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成为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任务的基础。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指出,真机数据采集成本高、规模小,仿真数据采集成本低、易扩展,但作用待验证。因此,虚实数据结合是具身智能的正确打开方式,少量真机数据加上一定比例仿真数据,算法成功率有显著提升。
从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到救援演练、智能家居,在技术迭代的轰鸣声中,人形机器人加速“跑入”多元应用场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东指出,从场景复杂度与运动控制能力来看,人形机器人将首先进入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等场景,环境相对可控且标准化程度高;其次是政府和科研、教育院校等场景,替代人工在危险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最后是家庭用户等场景。这需要人形机器人适应复杂空间环境,且具备灵活控制、多功能人机交互能力。
广州高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15日在大会场内快速行走。(图/北京《新京报》)
报告: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82亿元人民币
大会上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具身智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加强机器与人类的合作能力。展望未来,具身智能安全交互能力将逐步得到强化,优先识别和预判潜在的安全威胁,并在与人类的交互中实时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安全。
报告显示,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今年预计达52.95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报告还指出,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加速演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2030年预计达232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64.18%。这是由于自动化和制造业短期内将是具身智能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其次是装机量持续提升的医疗和物流行业。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振东看来,未来人形机器人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类的好伙伴。为此,需要加强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现降本量产;聚焦场景应用落地,持续迭代产品功能,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平台和标准国际化,助力人形机器人走得更远。
编辑:无印
相关新闻